本书作者基于教学研究实际的思考,立足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和特色,提升和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传播的机制,以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外联合培养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化人才提供成功经验,并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以散文、散论的笔法和写作风格,详细论证说明了文学在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张华,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比较文学》杂志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副主编。曾出版《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似全释》等多部专著。
在一次翻译会上的讲话(代序一)
中国文化传承传播值得研究(代序二)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文学先行
白乐桑与顾彬的“对话”
文学之路
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科学
强势语言与强势经济
“文学先行”的学理基础
创作与想象
文化与翻译
文化、文字与文明
文学传播中国
人才培养铺设“一带一路”
“走出去”思考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德行言语敦睦天下
文明互鉴:情感交融直通人心
“茅奖”的启示
文学的力量
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
李子柒与李育善
文学已死?
纪念罗杰
梁实秋与林语堂
关于自然文学的几个概念
漫谈生态批评
自然文学是美的散文
中国白酒
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中国比较文学的跨学科
讲好故事:典型表达形象描绘
文学与疾病
文学的尊严
孔子学院何去何从?
2020年,到底多少人学英语?
从“汉语国际教育”到“国际中文教育”
孔子学院:这张名片不会丢
“汉教生”的出路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是世界的
德不孤必有邻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附录
序《(三国演义)的神话学阐释》
序《帕特里克·D.墨菲生态批评理论研究》
序《阐释的演化: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