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著名昆虫行为学,生态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先生的著作。该系列书籍详细介绍了昆虫们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礼。是一部伟大的昆虫学著作。
如今,距离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出版已经过去了114年。大师描述的昆虫们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愈发紧密。它们生活在哪里?又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呢?
本书结合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系列书籍,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昆虫们详细的介绍给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本书将《昆虫记》中记录,描述的昆虫种类按照现代生物学重新分类;不仅阐明了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而且充分结合了历史,将这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为读者一一道来。与此同时,本书中也对法布尔先生的一些观点,如昆虫的习性等,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与补充。
序言:为什么要重读《昆虫记》?
世界上物种多的动物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是昆虫。作为重要的节肢动物中的一员,昆虫的物种不仅在无脊椎动物中占据绝大多数,更是在整个动物界中占据了超过80%的席位!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动物之一,昆虫悄然生活在人类的身边,并与人类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既然昆虫如此重要,那么讲好昆虫的故事并为人们揭开昆虫世界神秘面纱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说到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本跨时代的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先生的著作。全书一共11卷(含附录1卷),共计数百万字,主要描述了百余种昆虫的形态、习性,以及法布尔对于这些昆虫的思考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它既是一本昆虫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极具文学底蕴的散文著作。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仿佛能看见这位谦逊好学的昆虫大师俯身于野田山间,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记录他所看到、所了解、所热爱的昆虫们。
如今,距离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出版已经过去了百余年。大师描述的昆虫们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愈发紧密。而如今,随着科普教育的逐渐发展,讲好昆虫故事,帮助更多热爱昆虫、热爱自然的人们了解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的任务也愈发重要。相信不少人在阅读《昆虫记》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书中描述的昆虫真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吗?为什么我们平日里看不到它们?尤其是当《昆虫记》被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很多孩子在读完原文后,依然会对书中所描述的一些物种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疑问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渴求的表现。时隔百余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那些在《昆虫记》中较为常见的昆虫们,可能也随着环境的开发躲进了大山深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编写一本以《昆虫记》为主题,介绍昆虫故事的书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于是便有了这本《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与《昆虫记》类似,本书也是偏向于介绍昆虫们的生活习性而非单纯教授昆虫的识别技巧。了解昆虫们的名字固然重要,但讲好一个故事比写一个名字更有意义。说实话,我虽是昆虫学专业,但面对这么一个题目未免还是有些紧张。我害怕凭借拙笔讲不好故事,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单调的重复,索然无味。但几经思索我还是毅然拿起了笔,决定向广大自然爱好者说出昆虫们的故事,说出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们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的原因有三:
首先,距离《昆虫记》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法布尔先生所看到的环境生态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吗?答案显而易见。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值得我将它们记录在案。
其次,市面上的《昆虫记》图书很多,但几乎都为删减版。原版全书共计数百万字,很多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觉得晦涩,尤其是当他们之前没有具备较为扎实的昆虫学基础时。做一本方便青少年阅读和理解的书籍,不论是从教育还是从科普的角度都很有意义。
后,法布尔先生向我们所展示的昆虫种类,绝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欧洲或者仅限于法国地区。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书中所介绍的物种去衡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昆虫,未免有些按图索骥了。若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对《昆虫记》中物种的重新整理也是颇有意义。随着昆虫分类学的不断发展,昆虫学家们对于分类的探究领域也逐渐从外部形态转移到了基因和分子的层面。此时再纵观原书,一些昆虫的分类地位
就有待商榷了。因此,我也会将这些分类地位发生改变的物种加以标注说明,告诉读者们如今的昆虫学家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的。
正如研究的对象一样,昆虫学也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我将我的导师北美著名的鞘翅目分类学家丹尼尔·K.杨(Daniel K. Young)博士的话送给大家:没有人能称得上是一名昆虫学家。这门学科浩瀚如星海,并非单个人的智慧所能掌握。
也正如法布尔先生在《昆虫记》第七卷中说的:学位没有授予人故步自封、不再学习的权利,如果一个人真正激情满怀,他就终生是个小学生,只不过不是书本的小学生,而是世间万物这个知识永不枯竭的大学校的小学生。
这本书的完成绝非一人之功。它同样凝结着家人、朋友和导师的付出与努力。这是一本写给我的爷爷詹友仁老先生和我的父亲詹其跃先生的书:是他们带领我勇敢地走进了昆虫的世界,鼓励我不断钻研探索昆虫的奥秘。这是一本写给我的挚友冯浈皓、高凡、陆海杰和李泽川的书:感谢他们慷慨地为我提供了本书中的昆虫图片,让这些昆虫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本书是一本献给我的导师丹尼尔·K.杨博士的书:他对昆虫的热情总是激励我更深入地学习昆虫学。这也是一本写给所有热爱自然、喜爱昆虫的人们的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大家了解到这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
詹志鸿
昆虫爱好者、昆虫学者。目前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昆虫学硕士学位。自幼喜爱昆虫,痴迷甲虫,尤其是锹甲科与赤翅甲科昆虫。
知名科普期刊《科学大众》杂志昆虫栏目特约作者,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昆虫导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重点支持培养的青年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