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关系,特别是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宗教观、科技观、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深化和发展。
毛建儒:山西五台人,1955年5月16日出生,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中央党校哲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出版著作和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
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再解读
对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不对称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道德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论马克思的宗教观
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在当代的融合
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我国主体性哲学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论实践检验真理的类型及其复杂性
论自然价值问题上几种观点的竞争与转换
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再评价
对尼采道德观的辩证分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