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如下: (1) 重庆市传染病防治体系现状的量化评价。运用政策评价程式、规范差距分析等, 在适宜与否的评价标准、指标及模型基础上, 对重庆市传染病防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2) 体系运行根源性问题探索与策略研究。明确重庆市传染病防治体系适宜程度与国际适宜标准相比, 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找准主要问题, 识别重要风险源及问题的演变趋势, 提出体系运行根源性问题解决策略。研究依托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一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围绕重庆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亟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挑战问题, 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政策研究, 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为决策者前瞻把握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提供专业参考与借鉴, 为卫生政策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也日趋健全,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所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手段也愈加先进。抗菌药物的问世、发展,更是强化了对传染病的防控,使得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得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曾在历史上造成大恐慌的恶性、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遏制甚至被解决和消灭。随着防控工作的开展,天花等曾经肆虐的恶性传染病已然消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也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控制。
在诸多健康与卫生问题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始终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的防制任重而道远,在人类与传染病的对抗中,虽然人类医学、科技在进步,但病毒也在进化,即使我们消灭了旧传染病,新传染病又会产生,全世界科学和公共卫生研究者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面对传染病带来的不断挑战,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应对这场无声的战争,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意义重大。
第一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第一节 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发展历程
一、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初具雏形时期(1949-1978年)
二、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恢复和发展时期(1979-1997年)
三、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发展新时期(1998-2002年)
四、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快速建没阶段(2003-2012年)
五、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健全发展阶段(2013-2021年)
第三节 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基本建成
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三、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水平持续提升
四、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五、公共卫生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第四节 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第五节 国内外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一、国外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经验
二、国内外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第二章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框架
第一节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优化策略研究理论基础
一、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二、政策制定程序
第二节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框架
一、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量化评价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根源性问题分析
三、提出改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第三节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方法
一、材料收集与评阅
二、研究方法
三、质量控制
第三章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量化研究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宏观环境支撑层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相关问题关注范围
二、社会环境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支撑作用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结构层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情况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组织体系建设健全程度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管理运行完善程度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过程层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服务提供的适宜程度
二、把握公众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需要的水平
三、对传染病风险相关因素的把控程度
第四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结果层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目标的设置情况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效果的适宜程度
第五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总体适宜程度
一、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理论适宜程度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的主要优势与待完善之处
第四章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根源性问题探索
第一节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的根源性问题
一、主要薄弱环节的归因
二、薄弱环节的作用机制
三、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达到适宜标准的突破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突破口落实的预测效果模拟
一、各方职责明确程度按自然趋势演变
二、业务部门重视,重点改善业务部门职责明确程度
三、政府高度重视,重点改善支撑部门职责明确程度
四、业务部门、支撑部门各方职责明确程度均需改善
第五章 重庆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一、强化宏观环境对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开展的支撑力度
二、持续优化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运行的资源配置
三、完善分工明确、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推进业务部门各项职责分工的落实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