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遵循温病学课程的临床性质和经典属性,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温病学》教学大纲为基本要求。力求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尽量做到要点明确,概念明白,原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分析说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具有说服力,符合教学要求。
在内容上,尽可能结合概念、理论的源和流,古今汇通,明确其深刻含义和临床指导意义,尽量体现其经典性;同时,围绕课程的临床学科性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临床运用。在讨论具体证型的辨证论治时,根据临床思维程序,首先提出证型的辨证要点并进行分析,得出证候的病机,再依据病机确立治疗原则及选方用药等。其程序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尽可能避免就事论事地解释症状以及重复前期课程内容可能带来的学生厌学情绪。教学内容尽可能反映个人的一些理解、认识,对常见温病,结合名家和自身临床,突出辨证分析和临床运用,拓展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书中采用部分图解或表格形式,归纳相关内容,以求执简驭繁,便于掌握:同时配以部分临床图片,形象直观,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张之文,1937年生,四川大竹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196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留校后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学、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至今。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四川省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卫生部、人事部、
上篇
章 绪论
一、温病学的含义及其学习意义
二、温病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的特点
二、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三、温病与伤寒
四、温病与温疫
五、温病与温毒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发病
三、几种温病的病因发病学说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五章 温病的诊法
一、辨舌验齿
二、辨斑疹白瘠
三、辨常见症状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一、温病的主要治法
二、兼夹证的治疗
三、外治法
四、温病瘥后调理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一、对传染的认识
二、预防思想的确立
三、古代预防温疫的措施简介
中篇
第八章 风温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九章 春温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十章 暑温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十一章 湿温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十二章 伏暑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十三章 秋燥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诊断要点
四、辨证论治
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十五章 烂喉痧
下篇
第十六章 叶天士《温热论》选要
第十七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选要
附录
方剂汇编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