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空间改造与社会重构——上海棚户区改造研究(1949-1966)
潘婷,201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海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上海城市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上海解放后,向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生产型城市转型和以工人阶级为主的社会结构重塑,对上海棚户区的空间与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体而言,1949至1966 年间,棚户空间规模的变化并不显著,但居住条件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与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别于棚户空间外部环境的简单改善,棚户区内部社会结构的变化更为深刻。棚户区的劳动人口随着工业城市的建设,普遍实现了就业,“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意识渗透进棚户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棚户身份淡化,工人身份凸现,棚户居民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1949至1966 年间的上海棚户区改造,呈现出三大历史特点:一是改造与工业发展错峰进行;二是对棚户区的两大基本要素,社会与空间并重改造;三是政府主导与民众广泛参与相结合。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