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烟草概论、烤烟的品种、云南省新烟区——临沧烟区、临沧烤烟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临沧烤烟主要虫害的诊断与防治、临沧市烤烟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云南省临沧市烤烟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当地烤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烤烟产量和质降低,直接影响烟农的种植效益,极大地打击了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临沧烟区烤烟病虫害的综合力度,始终坚持为主、为辅的原则,保证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把病虫害所导致的损失降至低。基于此,本书详细地探讨了烤烟在种植过程中所遭受的常见病害和虫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有效控制烤烟病虫害,从而提高临沧烟区烤烟的产量和质量。
本书章从概论入手,详细论述了的类型、的生物学基础及的育知识等,帮助读者了解的基本常识;第二章介绍了烤烟的品种括烤烟的品种的培育、培育烤烟优良品种的作用及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历史等;第三章对云南省新烟区——临沧烟行了介绍,分析了其种植的自然条件、烤烟种植区划及种植烤烟的优势等;第四章和第五章从临沧烤烟主要病虫害的诊断与的角度展开叙述,图文结合,实用性和参考性较强;第六章阐述了临沧市烤烟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分析了该烟区病虫害趋于加重的原因,其次提出了烤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后从“科技兴烟”的战略角度出发,分析了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烤烟产业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一步临沧市烤烟产业的发展。
病虫害对于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贯彻落实“为主、综合”的策略,提升病虫害防控效率,降低病虫害产生的损失,从而产业的稳步发展。
何元胜,男,1981年生,云南红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员,云南省公司临沧市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负责市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先后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注册烟叶商标2个,主持编写并发布企业标准3个、地方性规范1个,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云南省公司科技项目等5项,获得国家局、省局科步奖4项;主持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和现场会,参训人数每年1万人以上,每年编写下发指导、技术规范上万册,基本涵盖烟叶生产各个关键环节。
段焰,男,1971年生,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历,中员。1993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专业,同入保山地区公司,1997年至11年任支、销售科副科长,12年至14年任保山市专卖局(公司)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16年至19年3月任保山市专卖局(公司)员兼腾冲市专卖局(分公司、经理,19年3月至年5月任保山市专卖局(公司)员、副局长,现任云南省公司临沧市公司副局长、副经理(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先后文4篇,获得授权专利6项。
余磊,男,1981年生,河南夏邑人,农学博士,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中员,昆明学院云南省都市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0年博士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及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主要从事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发表相关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作者和通讯作者59篇,SCI和ISTP检索论文35篇,申请专利77项(已授权3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项,出版专著3本;先后主持项目共12项,成果获“”鉴定1项,并入选云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推介和国家科技部人才中心优秀项目奖;曾获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称号;任云南省教育厅“18-22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18一22年云南省高等学校农艺(含农学、植物保护)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副主编
吴巨广、郑元仙、王继明、许银莲、黄飞燕、陈小龙
编委
亚平、何川、张永俊、李本辉、熊天娥、文涛、段宏、王树忠、孔广才、张晓远、叶正红、张开梅、陶春风、李翠芬、契逸梅、杨陈、龚玖零、贾燕超、李文瑜、宋辉、赵鹏、李树成、黄晓杰、和明东、沈修卿、黄海云、杨亚双、赵俊、罗登荣、阿相军、罗永佳、李正文、王文学、李亮、王倩儒、王小晓、李宇、李德祥、赵文龙、杨洪美、李财、段杰、顾少龙、何军、叶贤文、刘佳妮、陈泽斌、柯艳果、魏环宇、钟宇、苏源、蔡永占、闫鼎、蔡宪杰、张瑜瑜、杨敏、童文杰、邓小鹏、张留臣
节的类型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要求、栽培措施、调制方法和自然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烟叶无论外观性状,化学成分还是烟气特点都有明显差别,人们根据这些差别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制品。
一、国外类型的划分
人类开始栽培并传播至各地的是黄花,它的味道辛辣,刺激性大,产量低。大约从1612年起,美国弗吉尼亚州开始种植普通,它的味道好,刺激性小,产量高,因而逐渐取代了黄花,后来成为世界上广为栽培的红花。
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随着栽培区域的扩大,其品种的变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制烟工业的发展,制品的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斗烟和鼻烟,而后是嚼烟,再后来是雪茄烟,后是卷烟。随着这些变化,人们逐渐发现一定的地区适合生产制造一定成品的烟叶,也逐渐发现在一定地区生产的一定品种的烟叶,好采用一定的方行调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制造一定成品的要求。这样,在区别类型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产地、品种特点、调制方法和工艺用途联系起行考虑。同时,根据不同栽培措施对烟叶性质和工艺用途的不同影响,烟叶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类型的划分
先传入我国的是晒烟,而烤烟只有数十年的历史。晒烟、烤烟在生物学上并不存在特殊的差异,因为烤烟是在晒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的烤烟生产本来用的就是晒烟品种,有些烤烟品种就是从晒烟品种中选育出来的。我国的、白肋烟是世纪50年代的我国又了马里兰行试种。
根据国外类型划分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可将划分为如下6个类型。
(一)烤烟
田间成熟的烟叶,采收编竿装入烟叶烘房内,用人工控制热能烘烤干燥的烟叶称为烤烟。烟叶烘房内的加热装置是火管,所以烤烟又叫火管烤烟;因其起源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所以也叫弗吉尼亚型烟。1932年,弗吉尼亚烟农发明了用火管在房内烤干烟叶的技术并获得专利,用这种方法烤出的烟叶色黄、鲜亮、品质好,因此很快得到推广。现在,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大的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
(二)晒烟
田间成熟的烟叶被采收后,借助阳光加温干燥生产出的烟称为晒烟。我国先晾后晒或晾晒交行调制的烟叶均属晒烟。晒烟在国内外栽培历史久,是我国第二大类型,各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栽培晒烟的经验,而且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的晒制方法,一些晒烟驰名中外。由于自然条件、栽培技术和调制方法的不同,我生了多种多样的晒烟类别,因晒后颜色不同而分为晒黄烟和晒红烟(相当于国外的浅色晒烟和深色晒烟)。晒烟除供制造斗烟、旱烟、水烟、卷烟外,还可作为雪茄芯叶、鼻烟和嚼烟的原料。
一般晒黄烟的外观特征和所含成分比较接近烤烟,而晒红烟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一般单株叶片较少,叶肉较厚,需氮肥较多,分次采收或整株采收,以上部叶片质量佳,晒后多呈褐色或紫褐色,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因此烟味浓,劲头大。
(三)晾烟
调制过程是在晾房内或室外无阳光直接照射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干燥的烟叶叫晾烟。除白肋烟以外的所有其他晾制都是晾烟,主括雪叶烟、马里兰烟和传统晾烟。
雪叶烟要求具备叶片薄、无虫孔、油分足、质地细、有弹性、燃烧性好等特点。美国因此多采用遮阴栽培,在云雾多、日照弱的条件下生长的烟叶品质好。这种烟叶的中下部叶片调制后薄而轻,筋脉细,完整无损,颜色为均匀的浅绿色,组织细而拉力强,而且阴燃持火性强、燃烧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