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译文全集·散文 评论卷》,收录了施蛰存先生平生所译的各国散文和文艺评论文字,约计40万字。散文卷中,收录施蛰存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翻译的《外国文人日记抄》,分别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法国作家乔治·桑、法国画家高更等。评论卷中,收录英国艺术评论家里德的《今日之艺术》,述及对象为近现代西方绘画及雕刻艺术。集外散篇收录的有美国作家罗蕙儿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曼宁的《叶赛宁底悲剧》、康恩的《高尔基对于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观念》,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浪漫主义》,法国作家纪德的《拟客座谈录》等。
适读人群 :大众 施蛰存先生(1905—2003)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翻译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和金石碑帖研究家。他一直致力于文学翻译,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他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施蛰存先生的文学翻译作品,不少单行本初版以后就一直未能重印,许多散见于报刊的单篇更从未结集。而今在施蛰存先生后人的支持下编辑出版《施蛰存译文全集》,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在20世纪中国译坛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的施蛰存先生的翻译实绩。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施蛰存先生的平生成就被归纳为“北山四窗”——他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中国现代主义的重要实绩;他的外国文学翻译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丰硕成果;他在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考释领域的成就,展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