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问题是现象学思想传统中一以贯之的根本: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就是主体性本身;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对于列维纳斯,正是在时间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现,或者说有与他者的关系才真正有时间的呈现。时间之谜,就是主体之谜,就是他者之谜,列维纳斯正是 基于时间,才另立了作为他者的主体这一后现代伦理之要义。
本书从直观明见性入手说明胡塞尔现象学的构造本性,并在对意义世界和他人的构造中揭示自我在方法论和存在论上的基础地位。作者力图阐明现象学自我这个问题域中的内在的超越和的时间意识流之间的悖结,这个悖结集中表现在时间意识的被动综合的功能及其 阐释上。在其本义是自身显现的在场这个根本问题上,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更彻底地贯彻了面向实事本身即让事物自身呈现这一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即首先是世界化了主体,消解了在场之所向所隐含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目的论和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的先验性;转折后(或转折的含义就是)更取消了此在的根基性地位,让存在即根本的意义完全自然地自身显现。而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海德格尔贯彻了胡塞尔终把时间性作为意义的终极根基的思想,依循活生生的当下的形式结构(即呈现或自身显现的显现方式),但又更是打碎或重组这一显现,让时间自身自主自动(摆脱先验主体的观照和动机)地运行起来。与此运行并起的便是活生生的此在世界和源始的四重运作。但是,无论是作为结构的意义性存在,还是在林中空地的遮显运作,即便不是胡塞尔意义上的对象性的,呈现或在场这个根本依然。这是来自古希腊的存在论哲学传统,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只是恢复了这个传统(或使其更源始地运作起来)。
正是针对这个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精神的西方哲学的,列维纳斯才开始了自己的哲学之路。列维纳斯是要回到这个哲学的根处,从内部引爆。究其实质,就是要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一路的时间意识进行兜底置换:既非前摄也非将来,既非滞留也非曾在,列 维纳斯的过去和未来都是脱离这种总体性的;其关键尤其在于, 当下就是异质性的,自发地发生、原创作意义上的原印象、原初(前主题)综合意义上的自身触发,就是列维纳斯要引爆的核心节点。只有与真正他者的关系才是时间。自身延异意义上的历时性才是时间的真实本性。这种与他人的关系(因而是伦理关系)先于任何本我论和宇宙论,先于任何意义上的反思。甚至可以说,时间是与他者的关系并不是列维纳斯目的论式的言说的前提,而正是使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得以呈现(但后两者却又本真而必然地对之遮蔽)的本原含义。
绪 言 1
章 胡塞尔的直观原则:反思本性与时间 意识 8
节 本质直观:充实与构造 9
一、 直观的感性含义 9
二、 直观的所谓扩展 12
三、 直观的存在论意义 18
第二节 明见性:相应感知与自我 23
一、 明见性与相应感知 23
二、 客体给予与自身给予 27
三、 从明见性到自我 31
第三节 交互主体性:先验自我论域中的他人 39
一、 自我与时间性 41
二、 他人与意向性 45
三、 关于原真还原 53
第四节 时间意识:被动综合与反思 55
一、 感性个体与时间意识 56
二、 无意识与时间意识 60
三、 反思与时间构成 62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此在 世界与源始存在 69
节 时间性的源起 71
一、Zeitlichkeit与Temporalitaet 71
二、 《康德书》的进路 73
三、 时间性生成的神学语境 82
第二节 前期的时间性现象学 89
一、 作为根基的时间性 89
二、 此在与时间性 91
三、 作为整体性的自身性与将来 94
四、 本真的当前:眼下 96
五、 在场作为时间性现象学问题 101
六、 几个节点 106
第三节 后期的时间与存在 108
一、 转向:从时间到存在 109
二、 在场:本有的运作 112
第三章 列维纳斯的他者:感性 时间与踪迹现象学 119
节 出离存在 123
一、 存在论境域 123
二、 逃离ilya 125
三、 瞬间的意味 131
第二节 时间是与他者的关系从《时间与他者》解读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
的关系 142
一、 由对反而出离 142
二、 重构存在论差异 144
三、 从磨难 死亡到他者 时间 151
第三节 异质触发的感性 时间从意向性与感性解读列维纳斯与胡塞尔
的关系 157
一、 自身触发的时间 意识 157
二、 非意向性的原印象与感性 时间 158
三、 自身异质性与他者异质性 169
第四节 历时性是踪迹对在场的关系 174
一、 列维纳斯1964年前后的变化 174
二、 他者的踪迹 178
三、 从现象到谜 183
四、 虚位以待的主体性 187
五、 时间与主体 188
附录一 主体、他者与正义激进思潮中的列维纳斯初论 192
附录二 再论列维纳斯的现象学 204
参考文献 217
后 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