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理论基础、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驱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构建,结论与对策建议。
两轮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然而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东西部协调发展还有不少困难,西部地区的追赶任务还很重。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是未来西部地区实现追赶目标,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根本遵循。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发展实际,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大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更为详细的部署,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完成的时代重任。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快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关键一招,未来要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创新。当前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较弱,亟须提高,构建并不断完善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是提高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提高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目标,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本书首先分析了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其次总结了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前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以及西部各省份之间的差距,找出制约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再次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变系数模型、面板数据IV估计、动态面板一阶差分GMM模型等方法,研究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三类创新单独、两两交乘、三者交乘都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因此三类创新是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最后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变系数模型、动态面板一阶差分GMM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以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从而构建西部地区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突破瓶颈、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本研究按照基本理论-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展开,紧扣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主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变系数模型、动态面板一阶差分GMM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进行定性研究,整体上看,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保证了分析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张国清,博士,副教授,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银川市委党校副校长(挂职)。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2部,出版专著1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多次获得教学新秀奖、科研新秀奖,2015年、2018年、2021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创新驱动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第二章 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
作用机理分析
第二节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协同发展促进经济
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三章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节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现状
第四章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
第一节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结果
第五章 创新驱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制度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金融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构建
第一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协同发展驱动西部
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节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高度协同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西部各省份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异同分析
第四节 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创新驱动动力机制对比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