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长篇小说十论(著名评论家王春林评论集)聚焦当代六位海派作家的十部长篇小说,细致爬梳海派文学的前世今生
定 价:79 元
十里绮罗外滩烟,海派文化共潮生。评论家王春林以巨量文本作为积淀,聚焦当代六位海派作家的十部长篇小说,写就《海派长篇小说十论》。从王安忆到金宇澄,从吴亮、范迁、夏商再到写上海蕞为准确的作家唐颖,王春林通过文本细读对其作品抽丝剥茧,在弄堂里的洋气上海人身上,看到蕞本土的中国文化真髓。王安忆在《天香》中所采用的就可谓是一种字字珠玑,读来倍觉锦心绣口,具有典雅、中正、含蓄、隽永气象而又书卷气十足的小说语言。《繁花》蕞值得关注处,就在于金宇澄以其建构城市诗学多年之久的隐伏修炼,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学的建构做出了自己一份可贵的努力。被誉为浦东地区清明上河图的夏周《东岸纪事》,文学批评家吴亮华丽转身后的长篇首秀《朝霞》等,则构成了文学界一股特别强劲的上海旋风。……王春林深入透辟地分析海派长篇小说中的历史诘问与日常叙事,从知识分子的命运精神到风情长卷的闺阁传奇,从昔日王谢堂前燕到上海人在纽约的情欲战争,细致爬梳海派文学的前世今生,发掘出活色生香雅俗共赏的海派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后 记收集在本书中的,是笔者近若干年来关于上海作家或者曾经有过上海生活经历的作家主要以上海为表现对象的十部长篇小说的批评文章。海派这一说法,是从现代文学那里借用 来的一个概念。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曾经有过京派与海派的说法,而且也还发生过所谓京派海派之间的论争。虽然在进入当代之后,海派这一说法似乎已经不再流行,但上海作为能够在某种意义上与北京分庭抗礼的一个文学中心,却也应该是一种不争的客观事实。尽管肯定不是一种事先的策划,但只有在对自己的批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竟然累积了多达十篇探讨主题相对集中的文章。因为这些长篇小说不仅内容与上海这一特定的地域紧密相关,而且其作者也都有过上海的生活经历,所以便姑且从现代文学那里借用曾经一度流行过的海派这一说法,为自己的这本小书命名。事实上,也只有在把这些文章收集到一起的时候,才不期然地发现,它们竟然呈现出了某种大致相近的美学风格。 另外一个不无惊讶的发现是,先后进入我批评视野之中的这十部长篇小说,除了王安忆的《考工记》发表于广州的《花城》杂志之外,其它九部竟然全部发表在位于上海的《收获》杂志。一向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简史的《收获》,是当代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型文学刊物。长期以来,《收获》一直以其对艺术审美品味的坚持而享誉文坛。如果没有成色十足的思想艺术含金量,这些作品根本不可能在《收获》发表。在此,借这些文章结集的机会,我愿意以文学的神圣名义向《收获》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 译林出版社,是国内一家口碑甚佳的以翻译介绍世界文学与思想文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近些年来,他们开始涉足本土原创文学作品的出版,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叶舟的《敦煌本纪》,王尧的《民谣》,刘亮程的《捎话》《本巴》,鲁敏的《金色河流》等长篇小说的相继推出,就是极好的证明。我的这本批评文集能够有幸与译林出版社结缘,倍感幸运与荣耀。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袁楠总编、陆志宙副总编、吴莹莹主任、龚文宇主任以及责编焦亚坤,都给予了悉心关照,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此,我要把真诚的谢意献给她们。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六、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王蒙论》《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72018)》等多部作品。
章 王安忆《天香》:闺阁传奇 风情长卷 第二章 王安忆《考工记》:昔日王谢堂前燕或者劫后余生 第三章 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思接千载或者尖锐的历史诘问 第四章 金宇澄《繁花》:建构城市诗学的一种可贵努力 第五章 吴亮《朝霞》: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贴重构 第六章 范迁《锦瑟》:大历史转折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精神世界 第七章 夏商《东岸纪事》:上海日常叙事中的宏大叙事 第八章 唐颖《上东城晚宴》:上海人在纽约的情欲战争 第九章 唐颖《家肴》:上海日常叙事中的历史诘问 第十章 唐颖《个人主义的孤岛》:女性、角度与历史的别一种观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