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辉主编的《医学心理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以普通心理现象、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干预为线索进行编写,绪论至第五章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六至九章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应用,第十章中医心理学思想与实践是本教材区别于其他专业用教材的部分,从中医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现状进展、理论与应用等各个角度全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医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本版教材在网络增值服务方面,每章均配有相应的习题和PPT,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在编排体例上强调知识点的关联性,注重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系统性。本教材还从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出发,各章节中提炼出学习目的、学习要点和学习小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章 绪论
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定义
二、医学模式与医学心理学的兴起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根据研究涉及的时间分类
二、根据研究的手段分类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二、心理是脑的功能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四、心理的主观性与实践性
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
第三节 人格
一、人格的倾向性
二、人格心理特征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三章 心理应激
节 心理应激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应激过程
一、应激源
二、应激中介机制
三、应激反应
四、应激结果
第三节 应激的应对与管理
一、应激的应对
二、心理防御机制
三、应激管理
第四章 心身疾病
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糖尿病
四、癌症
五、消化性溃疡
六、支气管哮喘
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述
二、个体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二、心理障碍的概念
三、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
四、心理障碍的判断
五、心理障碍的表现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
一、精神分裂症
二、心境障碍
三、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精神障碍
五、心理生理功能障碍
六、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六章 心理评估
节 心理评估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三、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
四、心理评估的历史
五、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韦氏成人智力评定量表
二、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三、瑞文联合智力测验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二、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
三、艾森克人格测验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
一、神经心理筛选测验
二、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第五节 临床评定量表
一、症状自评量表
二、典型行为评定
三、抑郁自评量表
四、焦虑自评量表
五、社会生活事件量表
第七章 心理干预
节 心理干预概述
一、心理干预的概念
二、心理干预的基本技能
三、心理干预的一般流程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一、心理咨询
二、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
二、行为治疗
三、认知行为治疗
四、当事人中心疗法
五、森田疗法
六、其他心理治疗
第八章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节 患者心理概述
一、患者概念与患者角色
二、患者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三、患者的心理需要
第二节 患者的心理特征
一、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二、各类患者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与医疗行为
第四节 医生心理
一、医生角色
二、医生的心理特征
第五节 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
三、医患关系的类型
四、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五、医患沟通的技巧
第九章 健康行为
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一、健康行为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三、健康促进与社区干预
第二节 饮食行为
一、不良饮食行为
二、肥胖症
第三节 性健康
一、性行为概述
二、性生活与性传播疾病
三、艾滋病
四、性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控
第四节 成瘾行为
一、吸烟
二、酗酒
三、网络成瘾
第十章 中医心理学思想与实践
节 中医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完善时期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理论
一、形神合一论
二、心主神明论
三、五脏情志论
四、人格体质论
五、阴阳睡梦论
第三节 中医情志病证
一、情志致病特点及病机
二、情志病证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中医心理养生
一、清静养神淡泊明志
二、四气调神顺应自然
三、琴棋书画悦乐养神
四、和畅情志爱养神明
五、厚德有道适应社会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