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的复兴与重构:以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建设为个案
定 价:6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3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廖栋雯著
- 出版时间:2023/5/1
- ISBN:9787548472094
- 出 版 社:哈尔滨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20.9
- 页码:23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家族文化的复兴与重构:以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建设为个案》是一本乡村文化类图书。主要讲述了居住于鄂西北的油菜坡苏系族人,利用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清明大会,对断裂已久的家族文行了当代复兴与重构。在历时两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油菜坡苏系家族在当代的复兴历程、家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复兴后家族文化的文化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指出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文化建设,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族复兴浪潮中的文化实践不同,其复兴历程、实践载能价值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是有着时代内涵和现代特征的新型家族文化,不仅成为优秀乡村文化的有益充,也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博士毕业之后,栋雯将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数易其稿,再三斟酌,反复打磨,现在终于要公开出版了。作为她读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我也深感欣慰。
付梓在即,她希望我在她的著作前面写一篇序言,于情于理,我都应该满口答应,并迅速成文。然而,我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心里十分纠结,曾经还想婉言谢绝。原因是,她的这篇题为《家族文化的复兴与重构》的论文与我所属的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这样一部著作,我不知道如何才能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既担心低估了论文的研究价值,又害怕高抬了我们家族的文化建设。但是,出于言而有信,我还是决定写一点文字,一方面对栋雯的大作出版表示衷心祝贺,一方面谈谈我对她的一些印象。
栋雯看上去是一个弱女子,其实她的内心是十分强大的,暗藏着一种不易被人觉察的恒心与毅力。她来自贵州的一所师范大学,读博之前任职于学校组织部,应该说有着令人羡慕的仕途前景。为了读我的博士,她连续考了好几年。其实,她每年考得都不错,成绩总在头几名,年年都进入了复试环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她没能被录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怀疑她考博并非单纯为了学术,而是为自己日后的提拔积累资本。没想到,她却那么坚定,那么执着,一年不取考两年,两年不取考三年,而且考试成绩一年比一年好。最后,我居然被她感动了,在名额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录取了她。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栋雯读完博士回到原单位之后,很快向学校提交了转岗申请,毫不犹豫地从一名行政干部转成了一名专业教师。直到这时,我才完全相信她当初读博动机的纯粹性。与此同时,我也对她多了一份欣赏。栋雯反常逆行,转向学术研究,实属与众不同。
栋雯来到华中师范大学读博后,我对她的家庭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要说,她的生活环境是比较好的,用优越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她的先生是贵州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对她珍爱有加。她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由她母亲专门照管。如果仅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她可以说衣食无忧,岁月静好。可是,看似平常的栋雯却隐藏着另一种向往。她不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活,而选择奋斗和吃苦去追求人生的更高理想和更大意义。
栋雯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语言学,还公开出版过一本名为《趣数汉语“万能”动词》的小册子。虽然语言和文学同属一个学科,二者相互交融,彼此缠绕,密不可分,但在重点和方向上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倘若想要轻车熟路的话,栋雯完全可以去攻读语言学方向的博士。但她一开始就选择了中国民间文学。面试时问其原因,她做了三点回答,一是从小喜欢中国民间故事;二是补上自己的文学短板;三是探寻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离读者越来越远的当代文学重返民间,回归人民大众。以上的回答让我觉得,她选择中国民间文学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领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显然,栋雯选择中国民间文学专业也为自己的读博之路设置了难度。借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说就是,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往往是骨感的。不过,她事先便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入校的第一年,因为要获得必需的专业学分,还要完成必修的政治课和外语课,听说她只在春节期间回了一趟贵州,其他时间几乎全都待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她还要撰写各门课程论文,同时还要恶补硕士阶段的文学缺口。那一年,她远离家人,默默苦读。听她的室友讲,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忍不住拿出乳臭未干的儿子的照片来看上一会儿,不禁以泪洗面。值得高兴的是,她的时间没有白花,心血没有白费,一年下来,她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有学分拿到以后,栋雯在时间上虽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最艰巨的任务却摆在了她的面前,那就是按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说,这是读博之路上最难的一关。据我所知,不少博士生就是在这一关被卡住了,导致前功尽弃,遗憾终生。作为栋雯的导师,我也曾为她的博士论文提心吊胆。为了减轻她在论文写作上的负担与压力,我还帮她策划了一个选题,我建议她研究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间语言。这个选题既扣住了中国民间文学方向,又能发挥她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优势。栋雯一开始是愿意研究这个选题的,还拟出了详细的写作提纲。
后来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次我们家族的清明大会,突然对家族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兴趣,并迅速将家族文化与民间文学挂上了钩。随即,栋雯便找到我,要求改换博士论文选题。当时,我感到十分为难,虽然认同她的想法,心里却顾虑重重。我曾试图劝她放弃,她却十分坚持,我只好依了她。
栋雯的论文完成之后,按规定研究生院要将其送外盲审,盲审顺利通过,随后又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在,这部论文又将以专著的形式公开出版,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廖栋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现任职于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有《趣数汉语“万能”动词》。
第一章 油菜坡苏系家族概说
第一节 地域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特征
第二节 移民聚落的家族重构
一、移民家族的特殊形态
二、移民家族的发展演变
三、移民家族的地缘风俗
第三节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赶村而来的家庭移居
二、繁衍谱系及结构特征
三、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族间交往
第二章 家族文化的复兴历程
第一节 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的历史形态
一、传统时期
二、断裂时期
三、过渡时期
第二节 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的全面复兴
一、重续家族集体记忆
二、重构家族公共空间
三、重建家族伦理秩序
四、重兴家族传统礼俗
第三节 油菜坡苏系家族文化复兴的逻辑
一、家族精英的自觉担当
二、多数族人的现实需求
三、时代语境的引领推动
第三章 家族文化的传承载体
第一节 清明大会的发展脉络
一、清明节俗的历史源流
二、口耳相传的久远故事
三、一年一度的清明大会
第二节 清明大会的主要议程
一、集体祭祖单元
二、家族报告单元
三、表彰先进单元
四、文娱表演单元
五、清明宴会单元
……
第四章 家族文化内涵的嬗变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