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与逻辑、经验与思辨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汲取东西方思想史有关“主体”和“主体性”的合理内核,立足于当下的生存境遇,提炼出“诗性主体”这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进而展开系统和深入的阐释研究。诗性主体之研究,一方面,弥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于主体和主体性运思过程中诗性主体缺席的遗憾,另一方面,借用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资源,引入中国文化的诗性精神,一定程度上丰富诗性主体这一概念,为诗性主体的”本体论承诺”寻找到逻辑依据。
导 论 1 节 提问 3 节 意义 8 第三节 观念 、结构与方法 13 章 主体的追问 19 节 何为主体 21 节 形而上学的遗忘 30 第三节 缺失的诗主体 38 章 历史与逻辑 47 节 形而上学的知识论路径 49 节 生命直觉的体验论轨迹 6章 何为诗主体 85 节 本体论之思 87 节 命题阐述 94 第三节 结构分析和当代重建 99 第四章 诗主体的特能 115 节 诗主体的特分析 117 节 诗主体能分析 122 第三节 逻辑关联 129 第五章 诗主体与审美需要 137 节 审美需要 : 诗主体的内在动机 139 节 诗主体 : 真实的审美需要 143 第三节 升华与 : 审美需要的内在尺度 147 第六章 诗主体与审美形式 151 节 审美形式概念的流变 153 节 辩证关联 15节 审美形式的辩证分析 166 第七章 诗主体与生命境界 173 节 情感和意志 175 节 生命与时间 184 第三节 人格和信仰 194 第八章 诗主体与审美教育 3 节 审美教育 5 节 审美思维 212 第三节 感受自然 222 第九章 诗主体与艺术创造 231 节 诗意地栖居 233 节 艺术创造的心理结构 241 第三节 诗主体与儿童文学 248 参考文献 261 主要人名索引 269 重要词语索引 275 后 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