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中缅边境及缅甸的跨境流动人群为主体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呈现这些族群和华人华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以及文化认同等情况,并探讨其后文化意义的一部社会文化研究学术图书。作者提出的一些独到的学术见解,对于促进我国与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位研究中缅跨境民族的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合集,是5位作者在中缅边境及缅甸的田野调查,以跨境流动为主线,关注了跨境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华人华侨的生产生活、宗教、教育、社会文化认同等问题。
高志英,女,1964年出生,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岭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藏彝走廊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立足于对多种语言文字史料的再解读与整合,并强调跨境跟踪式田野调查对于跨境民族研究的重要意义,丰富与拓展了对该区域进行跨国界、跨民族与跨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高志英1964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纳西族,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后,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云岭学者”。从1995年走出怒江大峡谷,便开启了将人类学、宗教学与历史学等学科整合,研究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互动与多元宗教的学术之路,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与《世界民族》等重要刊物刊发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独龙文面女的生命之环研究》《生存调适与族群边界:缅北跨境民族社会文化研究》《时间·空间·仪式:陶云逵〈碧落雪山傈僳人〉重访民族志》《独龙心史·迪政当独龙族村落反思民族志》《峡谷重响·赤恒底傈僳族村落反思民族志》《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独龙族社会文化与观念嬗变研究》与《云南原始宗教史纲》等专著1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