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皇皇巨著《考古中国》,《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讲述中国11个重大考古与发现
定 价:80 元
1971年底,湖南长沙的一家医院在挖防空洞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能喷气、点火即着的地下洞穴。经考古人员发掘后发现,里面竟埋藏着数千件珍贵的文物和一具完好的女尸。这就是著名的马王堆汉墓。这位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什么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而尸身不腐? 本书讲述了考古人员对马王堆三座汉墓进行考古发掘的时代背景、曲折过程,展现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决策者、发掘者们遇到的困难与付出的艰辛。作者还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和推测,再现了西汉初期封国林立的历史画卷。
◇抽丝剥茧还原墓主真身,再现西汉初期政治风云!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亲历者侯良亲自作序,文物修复专家白荣金撰文回忆。 ◇知名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 ◇华语世界开创性全景呈现中国百年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史诗巨著。 ◇海量珍贵史料、人物访谈和数百幅文物、历史图片,引领你进入真实的考古现场。 ◇11部巨著,带你探寻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感受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 ◇数不尽的地下宝藏,震动海内外的神奇文物,带你感受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考古学家吴九龙、韩金科、许宏、沈辰,文化名家范咏戈、李炳银、贺绍俊、张志忠,知名作家、诗人王久辛、何三坡联袂推荐! ◇贾兰坡、石兴邦、邹衡、赵其昌、侯良、白荣金、于善浦、麦英豪、林向、王学理、谭维四、单霁翔、吴如嵩、吴九龙、韩金科、沈辰等十几位遗址发掘亲历者,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专家撰文追忆! ◇《考古中国》系列作品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世界读者广泛瞩目!
38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曾震撼了世界,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当时我作为湖南省博物馆负责人之一,除了参加一号汉墓的发掘之外,在之后的二、三号汉墓的发掘中,因为担任发掘施工组的领导,所以也每天守在施工现场。在女尸研究和出土文物的科研工作中,我的责任是组织接待各方面的专家,因此有幸认识了众多的学者,并了解到他们的科研成果,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知识。筹建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时,上级令我参与设计筹划及赴沪筹措建筑材料和陈列设施等工作。文物陈列馆开放之后,我负责宣传接待,因此有幸接待了许多中央首长及外国元首和专家学者。这些工作使我对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研究、宣传展陈的全过程,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岳南先生著《西汉孤魂》,嘱我题序,我未敢推辞,写几点感触,提示本书的内涵,裨益于读者。 一 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在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掘的。当时处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尤其是在席卷全国的所谓破四旧、立四新之后,人们对与历史有联系的东西,一律视如敝屣。在这样一种历史氛围中去进行古墓发掘,真叫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如一号墓的发掘经费被扣除一半,一个仅申请支援60把锄头、20个胶卷的报告被斥之为浪费。请劳动局批准30名农村劳力,说是不能影响农业生产,他们派给的城市民工,最大的71岁,最小的16岁。后因下雨怕塌方,向教育组请求学校支援,遭到严词拒绝。雨天进餐,驻军医院不准我们进入礼堂,只能蹲在房檐下吃饭。推土机推倒了墓边的几棵树,医院领导指责是破坏森林(其实树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墓周堆积如山的泥土,偶尔滚入道路上,又说是破坏了医院的卫生。更有甚者,文化组一军代表在千人大会上,竟信口雌黄地说:博物馆吃饱饭没有事,天天去挖死人骨头棺材板子……因此使几位考古干部要求辞职改行。今天的人们听到这些话,可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当时,那就是事实。我们正是背负着这样的历史重负,通过艰苦的努力,完成这6000立方米土的发掘的。因此,对于当年手足胼胝地劳动在工地上的人们,五六十岁的老技工,十几岁的年轻讲解员,应当给予诚挚的谢意。尤其是为马王堆汉墓及湖南考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老技工任全生、苏春兴、漆孝忠以及复员军人尹继龙,均已辞世多年了,他们的名字将与马王堆汉墓永世长存。二十几年前,山东大学历史系著名考古学教授刘敦愿先生来长沙,我陪同参观马王堆现场,当他听完我对一号汉墓发掘情况的介绍后,颇有感慨地说: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想不到发掘条件如此之差,而经过又是如此之艰难,这在我国的田野考古史上,实属少见,实在应该写成文字载入史册。 当然,二、三号汉墓的发掘,由于周恩来总理和湖南省委的重视,情况已大为改观。但读者从本书可以看到,四人帮又时有掣肘,时有干扰。 二 由于马王堆汉墓保存基本完好,因此出土珍贵文物共3000多件,如漆器500件、兵器38件、竹木简922支、丝织品100余件、木俑266个、竹器100余件。另外还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和中草药,以及铜鼎、铜镜、玳瑁卮杯、木梳、木篦、角梳、角削刀以及泥半两钱、泥金饼、木犀角、木象牙、木壁、木罄等明器。尤其重要的是,除四幅帛画外,三号墓出土有十多万字、20多种的帛书,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且有不少是古佚书。 已故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于1980年冬在美国圣约翰大学作《从新学转到历史文物》的学术报告时说: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二十五史》,就没有人注意从地下发掘的东西,比十部二十五史还要多。他的原意是这众多的文物,就是用实物写成的二十五史。据此我们也可以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也正是用实物写成的西汉初期的百科全书。
岳南,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等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为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另有《岳南大中华史》等考古文学作品多部,并以英、日、韩、德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发行数百万册。
序 一起震撼世界的往事(侯良) 序章 林彪与第一个战斗号令 第一章 意外发现 第二章 狂飙到来之前 第三章 珍宝灿烂 第四章 长沙顿起罕世惊雷 第五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六章 解剖大行动 第七章 八方风雨会长沙 第八章 余波不绝 第九章 发掘三号墓 第十章 遗恨中的慰藉 第十一章 重组历史的碎片 第十二章 死于军营的将军 第十三章 地火天光 第十四章 余响 附录 岁月无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