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川(一个很好的样子。“云朵上的民族”羌族自治县北川地震后涅槃重建的壮丽篇章)
定 价:59 元
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基于作者2021年至2022年挂职北川期间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从个体体悟入手,结合间接经验,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等内容,对北川的历史人文、民族记忆、地理变迁、风物传统、现实发展进行生动书写,做到了历史与美学相结合、人民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文学性与知识性相协调,是一部体现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长篇纪实文学精品之作。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因多聚居在高山或半山地带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北角,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受灾严重,后进行整座县城搬迁式重建。如今,安昌河穿过新北川,蜿蜒西北而去,在开阔河面上架起的禹王桥每到晚间就点亮灯光,霓虹彩灯照耀着两岸高大的芦苇、丛生的细柳,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大禹文化、非遗羌年与羌绣、文旅开发、科技产业新升级等,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大美面貌。
2008年512大地震在老北川与新北川之间画上一条界线,灾难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痛,北川人民没有被压垮,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万众一心投入灾后重建,从废墟中迅速崛起,不仅重建家园,还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昂扬的姿态跨入新时代新北川发展时期。这群平凡可爱的北川人不忘桑梓、回报家乡,这片土地滋生和培育的悠久历史传统、内在文化力量尤其打动人心。
本书行走在新北川的大地上,遨游于北川的历史中,融合了古老传说、民俗风物记忆、人类学研究等方式,用跨越曲山关关山夺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母广元新一代青年农民创业代表小侯等发生在北川大地上的平凡生动的事例,来直面书写北川的涅槃新生和飞跃式变革,作者独树一帜的文本构建和荡气回肠的笔墨挥洒,有比虚构更直击人心的力量。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从后文学到新人文》《贞下起元:当代、文学及其话语》《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千灯互照》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胡绳青年学术奖等。
我踏在北川的土地上,越过蜿蜒曲折的峭壁,蹚过溪涧中奔腾的流水,看到山坡上蓬勃的草木,目睹北川人平静地在沟壑谷地间劳作,深深地折服于蕴藏在人民中的顽强伟力。
北川人在世代生息的家园上无怨无悔,敞开心胸,辛勤务实地工作,踔厉黾勉地奋斗,从未丧失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我在北川获得了滋养,同它一起努力,从很好的样子变成更好的样子。
刘大先
序章1
一、重建家园13
二、跨越曲山关39
三、关山夺路67
四、过去与未来之间95
五、少年禹的传说119
六、所爱在远方141
七、河畔之人163
八、龙门与岷山之物185
九、羌食志207
十、走北川229
十一、何谓新北川:一个青年的自述253
十二、回北川273
十三、我曾经来过293
参考文献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