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前六篇主要讨论战略,后七篇主要讨论战术,是历代军事家的bi读经典。不仅如此,《孙子兵法》的指导意义,更是超出了军事作战范畴,对政治、经济、人生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国乃至于全球都家喻户晓的兵法奇书。
本次出版的《孙子兵法(附汉简本)》,精选传世珍贵版本的《孙子兵法》,全文收录。译者余日昌先生对其详加注释、品评、翻译,并附有精彩案例。本书版式精美,双色印刷,加 入彩色插图三十余幅。左右页原文与译文对照,无障碍阅读。后附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版本,古今对照,一目了然。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孙子兵法》这部 千古经典,感受古代兵圣的智慧。
今存《孙子兵法》十三篇,约六千字。其内容大略为:
《计篇第一》,主要论述了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提出应当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分析,预见战争胜负。为此提出了五事兵者,诡道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
《作战篇第二》,主要讨论了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
《谋攻篇第三》,主要论述了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军形篇第四》,主要论述了正常形势及与它相适宜的作战方式。这些作战方式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或者乘敌之隙战胜敌人,从而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兵势篇第五》,主要论述了以军事实力为基础,如何正确实施作战指挥,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以造成锐不可当的对我有利态势。
《虚实篇第六》,主要论述了作战指挥中要避实而击虚 攻其所必救因敌而制胜,要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
《军争篇第七》,主要论述了争取战场的主动权,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军事原则,揭示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辩证思维方式。
《九变篇第八》,主要论述了如何根据各种战场情况去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提出了必杂于利害 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行军篇第九》,主要论述了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如何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
《地形篇第十》,主要论述了作战地形的种类及其与作战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
《九地篇第十一》,主要论述了十几种不同的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作战思想。
《火攻篇第十二》,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一至理名言。
《用间篇第十三》,从实战角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了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余日昌: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统战理论研 究会理事,江苏省文化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文化厅文化产业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