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和演化的内在动因是国际金融领域中很重要但尚未研究清楚的问题之一。哪些因素会导致一国放弃本国货币发行,转而使用外国货币?美元化与去美元化的驱动因素有哪些?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成本和收益分别是什么?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汇率水平和最优货币政策?本书将使用新货币主义的建模方法,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和演化的内在动因。新货币主义模型从微观交易机制出发,内生地推导出货币流通的必要条件和货币的真实价值,是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问题的理想理论框架,与传统的国际宏观模型相比更加贴近现实经济。本书将重点回顾和分析新货币主义框架在国际货币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建模思路,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重要补充。
王晨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和美国纽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作为研究员在美联储克利夫兰银行短期访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等。曾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s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
第2章 新货币主义的基础理论
2.1 第一代新货币主义模型
2.2 第二代新货币主义模型
2.3 第三代新货币主义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早期的国际货币研究
3.1 汇率的不确定性
3.2 第一代国际货币模型
3.3 第二代国际货币模型
3.4 第三代国际货币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货币模型不对称信息
4.1 单一货币的基准模型
4.2 两国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货币模型货币伪造与识别
5.1 货币伪造
5.2 货币识别
5.3 国际货币模型的比较分析
第6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相关启示
6.1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6.2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附录 证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