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环境生物学与环境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的运移、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三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从环境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和环境生物修复三个方面论述污染物的生物转化降解过程、机理与方法,最后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提出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1987年本科毕业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990年硕士毕业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002年博士毕业
1990-1993年在南京组合环保工程公司工作
1993-今 南京大学工作1990-1993年在南京组合环保工程公司工作;
1993-今 南京大学工作。1. 环境分子生物学 2.湖泊生态学(特别是微生物生态学) 3. 环境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4. 微生物处理污染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5. 生态安全和评估承担国家科研项目“973”、“863”、国家水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19项。江苏省太湖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南京大学湖沼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委员;
中国生态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生物学定义与内涵 1
一、环境概述 1
二、环境生物学的定义 2
三、环境生物学的内涵 3
四、环境污染生物防控 5
第二节 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 7
一、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 7
二、环境生物学与毒理学 8
第三节 环境生物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9
一、环境生物学发展历程 9
二、环境生物学发展趋势 10
思考题和习题 15
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环境生物学基础 16
第一节 生物体组成 16
一、细胞形态特征 16
二、细胞结构与功能 17
三、生物大分子 22
第二节 生物生长、生殖、分裂与代谢 26
一、生物生长 26
二、生物生殖 28
三、细胞分裂 30
四、生物代谢 32
第三节 生物遗传、变异与调控 36
一、生物遗传与变异 36
二、生物调控 41
第四节 生物组学 44
一、组学的定义 44
二、基因组学 45
三、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46
思考题和习题 50
参考文献 50
第三章 环境生态学基础 5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51
一、生态系统基本组成 51
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52
三、生态系统中生产和分解过程 54
第二节 生态系统类型 54
一、陆地生态系统 54
二、淡水生态系统 58
三、海洋生态系统 6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功能 66
一、物质循环 66
二、能量流动 73
三、信息传递 76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 77
一、遗传多样性 77
二、物种多样性 78
三、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79
思考题和习题 81
参考文献 81
第四章 污染物环境过程、行为与生物运移 82
第一节 环境与污染物 82
一、污染环境 82
二、污染物种类 86
第二节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 100
一、污染物的环境过程 100
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 102
三、水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 105
四、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 106
五、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环境过程的影响 108
第三节 污染物在生物体中运移 111
一、生物运移 111
二、生物富集与放大 116
思考题和习题 122
参考文献 122
第五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 123
第一节 污染物对生物的个体效应 123
一、污染物与营养性污染物 123
二、污染物与毒物 124
三、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指标 130
第二节 复合污染对生物的联合效应 132
一、复合污染 132
二、复合污染联合效应 135
第三节 污染物毒性测试方法 136
一、急性、慢性毒性测试方法 136
二、遗传毒性测试方法 141
三、其他毒性测试方法 145
第四节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146
一、模式生物 146
二、流行病学调查 148
三、健康风险评估 149
思考题和习题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六章 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153
第一节 化学污染物影响生态系统的作用模式 153
一、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53
二、有害结局路径和致毒机制 154
三、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155
第二节 化学污染物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160
一、生态服务功能 160
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163
第三节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评估 165
一、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估 165
二、生态基因组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生态效应评估中的应用 170
思考题和习题 175
参考文献 175
第七章 环境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 176
第一节 生态圈元素生物转化 176
一、碳的生物转化 176
二、氮的生物转化 181
三、磷的生物转化 189
四、其他元素生物转化 192
第二节 生物毒素的形成和作用 200
一、微生物毒素 200
二、植物毒素 201
三、动物毒素 202
第三节 基于生物转化的污染物资源化 203
一、生物质能源化 203
二、绿色化学品生产 205
思考题和习题 211
第八章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212
第一节 天然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212
一、石油类污染物 212
二、生物毒素 216
第二节 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218
一、农药 218
二、邻苯二甲酸酯 225
三、双酚A和四溴双酚A 228
四、表面活性剂 230
第三节 持久性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31
一、多氯联苯 232
二、二噁英 236
三、多环芳烃 238
四、烷基苯酚 240
五、多溴联苯醚 242
第四节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243
一、生物活性 243
二、化合物结构 244
三、环境因素 245
思考题和习题 247
参考文献 247
第九章 污染物生物处理和环境生物修复 249
第一节 污染物生物处理 249
一、污水生物处理 249
二、固体废物生物处理 262
三、废气生物处理 264
四、污染物的生态处理 267
第二节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 270
一、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270
二、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 274
三、污染环境的动物修复 278
四、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 279
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82
一、微生物制剂 283
二、基因工程菌 286
三、转基因生物 288
四、合成微生物组 290
思考题和习题 293
参考文献 293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94
第一节 污染环境中生物演替 294
一、淡水环境污染与生物演替 295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物演替 296
三、陆地环境污染与生物演替 298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生物适应和变异 299
一、环境污染与生物变异 300
二、环境胁迫和生物抗性 305
第三节 生物改变生存环境 308
一、生物净化污染环境 308
二、生物固碳 312
三、生物导致环境污染 317
第四节 环境与人类健康 320
一、人类在环境中的地位 320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 322
三、可持续发展 326
思考题和习题 329
参考文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