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尔伦传:一个身体的历史》由法国学者阿兰·比于齐纳撰写,讲述了法国诗人保罗·魏尔伦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生涯。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诗人之王,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的诗歌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著称,其创作与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流派对法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尔伦生活放荡不羁,极端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做过阶下囚,当过教书匠,晚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在撰写《魏尔伦传》时,作者采用了批判性的视角,不断引用魏尔伦晚年的自传,但保持怀疑的态度。他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魏尔伦的生活细节,引领我们回顾了魏尔伦痛苦挣扎的一生,对他性格、思想、情感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魏尔伦的创作和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关系密切,本书对这些诗歌流派的记录也极具史料价值。
阿兰·比于齐纳(Alain Buisine),法国文学艺术评论家,里尔大学法国文学教授。他发表过许多论文,他的作品喜欢探询在文学、绘画和摄影创作中身体介入的问题。
由权,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执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翻译过纪德、尤瑟纳尔、莫泊桑、皮埃尔·米雄、布封、米斯特拉尔等名家作品。主要译著有《刚果之行·乍得归来》《苏联归来》《我寻觅了天狼星:纪德书信集》《罗伯斯庇尔传》等。
邵宝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研究生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文学博士,波尔多蒙田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讲授文学和翻译。同时兼职文学翻译,包括池莉、陈忠实和东西的部分小说的法译。
前言
第一部童年和少年住过的地方(1844年3月1862年10月)
第一章外省
第二章巴黎
第三章在阿图瓦省和阿登山区
第二部进入文坛和家庭(1862年10月1871年8月)
第四章一家之子的两种生活
第五章在咖啡馆一边
第六章真正初入诗坛
第七章蜜月和战争
第三部兰波危机(1871年8月1875年3月)
第八章流星
第九章在比利时
第十章在英国
第十一章惨剧
第十二章监禁
第十三章重逢无望
第四部在学校和乡间(1875年3月1886年1月)
第十四章在英国
第十五章在勒泰勒和瑞尼维尔
第十六章在糟谷
第十七章在圣弗朗索瓦院里
第五部一落千丈(1886年2月1896年1月10日)
第十八章辗转医院
第十九章最后的艳遇
第二十章最后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最后的旅行寻求解脱
第二十二章最后的面孔
第二十三章死而复生的面孔
注释
魏尔伦生平和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