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业代谢 001
1.1 工业代谢及其分析方法 002
1.1.1 关于代谢的研究 002
1.1.2 工业代谢的起源及其发展 002
1.1.3 工业代谢的基本概念 004
1.1.4 工业代谢分析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006
1.2 工业代谢分析的研究意义 007
1.3 工业代谢的分析方法 010
1.3.1 物质流分析与元素流分析 011
1.3.2 投入产出分析 013
1.3.3 生命周期评价 014
1.3.4 生态足迹分析 015
1.3.5 能值分析 016
1.3.6 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量 017
1.3.7 常用分析方法的对比 019
1.4 工业代谢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020
1.4.1 工业代谢的实证研究 020
1.4.2 流域尺度的代谢研究 022
1.4.3 金属及重金属工业代谢研究进展 022
1.4.4 流程型生产过程的物质代谢研究进展 027
参考文献 028
第2章 流程型工业 035
2.1 工业生产的类型 036
2.2 工业生产基本代谢过程 038
2.2.1 工业生产过程的代谢 038
2.2.2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工业代谢 040
2.3 流程型生产与代谢特征 041
2.4 常见的流程型工业 042
2.4.1 钢铁行业 042
2.4.2 有色行业 044
2.4.3 水泥行业 046
2.4.4 医药行业 046
参考文献 048
第3章 流程型行业代谢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 049
3.1 流程型工业代谢分析框架 050
3.1.1 基本步骤 050
3.1.2 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 050
3.1.3 流程型工业物质流识别 051
3.1.4 物质平衡账户的建立 055
3.1.5 代谢分析与结果解释 058
3.2 物质流的静态分析法 059
3.2.1 量化表征与评价分析 059
3.2.2 图形表征与物质流图绘制 060
3.2.3 常用的制图软件 061
3.3 物质流的动态分析法 064
3.3.1 冶金过程的数学模型法 065
3.3.2 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法 065
参考文献 066
第4章 工业代谢分析的数据及获取 067
4.1 物质流分析的数据需求 068
4.2 生产型数据获取 071
4.2.1 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071
4.2.2 工业统计年鉴 073
4.2.3 能源统计年鉴 073
4.2.4 实地调研数据 073
4.3 排放型数据获取 074
4.3.1 生态环境调查与统计数据 074
4.3.2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 077
4.3.3 实测数据 077
4.4 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 078
4.4.1 蒙特卡洛分析方法 078
4.4.2 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 079
4.4.3 敏感性分析 079
4.4.4 概率分析 080
参考文献 080
第5章 冶炼过程重金属物质代谢分析与评价水口山工艺 082
5.1 我国铅冶炼发展概况 083
5.1.1 铅冶炼技术 083
5.1.2 铅冶炼过程主要环境问题 086
5.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087
5.2 SKS工艺中重金属物质代谢分析与评价 089
5.2.1 SKS工艺研究对象与系统边界 089
5.2.2 铅冶炼过程物质流识别与确定 091
5.2.3 SKS冶炼过程工业代谢分析与评价 096
5.2.4 铅冶炼过程重金属污染防治环节分析 110
5.2.5 铅冶炼过程的统计熵分析 114
参考文献 124
第6章 冶炼过程铅的代谢分析及优化富氧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 126
6.1 富氧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研究对象与系统边界 127
6.1.1 研究对象概况 127
6.1.2 系统边界及采样方案 128
6.2 物质流识别与确定 131
6.2.1 基本物质流图的构建 131
6.2.2 数据获取 132
6.2.3 铅物质流核算 134
6.3 富氧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铅物质流代谢分析与评价 136
6.3.1 粗铅冶炼过程铅的物质流分析 136
6.3.2 粗铅精炼过程铅的物质流分析 140
6.3.3 铅物质代谢评价 142
6.4 重点污染物与重点工序分析 146
6.5 铅物质代谢优化模型 147
6.5.1 模型构建 147
6.5.2 模型边际影响分析 149
6.5.3 生产过程铅物质流优化模型分析 151
参考文献 156
第7章 典型冶炼工序重金属代谢行为模拟富氧底吹BBF-ME模型 157
7.1 火法冶炼过程的模型模拟 158
7.1.1 建模方法的选择 158
7.1.2 基于元素势法的多相平衡模型构建 160
7.2 BBF-ME模型的建立 164
7.2.1 研究对象及概况 164
7.2.2 模型的简化与假设条件 166
7.2.3 熔炼平衡时反应体系构成 167
7.2.4 确定计算所需参数 167
7.3 底吹炉熔炼过程模型计算实例 169
7.3.1 计算结果 169
7.3.2 模型的验证 170
7.4 底吹炉工序工业代谢模拟 170
7.4.1 原料成分对Pb代谢行为的影响 171
7.4.2 熔炼温度对Pb代谢行为的影响 174
7.4.3 加氧量对Pb代谢行为的影响 176
参考文献 178
第8章 电解铝工业代谢分析 180
8.1 我国铝业发展现状 181
8.1.1 电解铝业概况 181
8.1.2 主要生产工艺 184
8.1.3 行业产排污现状 185
8.2 铝的主要产品及典型代谢关系识别 189
8.2.1 铝的主要产品及产业链 189
8.2.2 典型铝产业园区物质代谢关系识别 195
8.3 我国铝行业物质流分析 200
8.3.1 铝行业的物质代谢研究方法 200
8.3.2 2020年我国铝业的物质流分析 203
参考文献 206
第9章 资源再生行业废物流代谢分析 207
9.1 资源再生行业发展概况 208
9.1.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品种 208
9.1.2 再生资源行业的布局 210
9.1.3 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特点 210
9.2 再生资源物质流图及构建方法 211
9.2.1 再生资源物质流 211
9.2.2 再生资源物质流图及其构建方法 213
9.3 典型资源再生过程物质代谢 214
9.3.1 静脉产业园再生资源代谢模式 214
9.3.2 我国废PET饮料瓶物质代谢模式分析 219
参考文献 222
第10章 制糖工业共生系统及代谢分析 223
10.1 我国制糖行业发展概况 224
10.1.1 制糖行业概况 224
10.1.2 主要产品和工艺 224
10.1.3 行业产排污现状 226
10.2 制糖工业代谢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29
10.3 制糖生态工业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29
10.4 广西贵糖集团制糖生态工业模式及代谢分析 231
10.4.1 广西贵糖生态工业雏形 232
10.4.2 贵糖模式的生态工业网络类型 232
10.4.3 贵糖模式的代谢类型及主要特点 233
10.4.4 废物循环利用的区域环境效应 234
参考文献 236
第11章 工业集聚区能源代谢与碳排放 237
11.1 我国工业集聚区概况 238
11.1.1 我国工业集聚区的表现形式与现状分布 238
11.1.2 工业集聚区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 239
11.2 工业集聚区碳排放核算与代谢分析方法 240
11.2.1 核算框架与技术流程 240
11.2.2 燃料燃烧排放 241
11.2.3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242
11.2.4 电力、热力调入与调出产生的排放 242
11.2.5 废弃物处理 243
11.3 典型集聚区碳排放代谢分析 247
11.3.1 化工行业主导型集聚区碳排放代谢分析 247
11.3.2 电子行业主导型集聚区碳排放代谢分析 253
参考文献 261
第12章 流域总磷的工业代谢分析 262
12.1 长江流域总磷的工业代谢分析 263
12.1.1 长江流域概况 263
12.1.2 研究范围与系统边界 266
12.1.3 分析方法与研究手段 266
12.1.4 总磷的代谢分析 268
12.2 沱江流域总磷的工业代谢分析 271
12.2.1 沱江流域概况 271
12.2.2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271
12.2.3 总磷的代谢分析 272
参考文献 275
第13章 流程型工业代谢分析研究展望 276
13.1 用于提升工艺代谢效率和清洁化改造 277
13.2 用于开展工业生产过程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分析 278
13.3 用于流域和区域的工业污染溯源 278
附录 279
附录1 生产过程物质平衡账户建立调研表 280
附录2 富氧底吹-鼓风炉炼铅工艺案例中各工序Pb物质平衡账户 289
附录3 底吹炉熔炼过程数学模型 291
索引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