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是我的第五本书了。
十年前,在写第一本书《八卦艺术史》时,完全没有料到自己能写到第五本。但每次写完一本并跟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本,之后就不写了时,新的点子、新的内容就又一次会弹出到脑海里,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跟大家继续分享。《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也是这般。
其实很早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研究画中的花朵就是我的一个专注点。国外把学术点放在植物身上的学者不多,近二十年更是只有过一位,且还是把研究范围缩小在拉斐尔前派时代内。教授也曾跟我讲过,研究画中的花草并不是一个近代时髦的学术点,在这方面过于花费时间不是太理智的行为。这也的确是事实,每个时代都有其最前沿、最avant garde的研究主题,草木植物听上去多少有些过时。
但喜好这东西不归理智管。所以这些年,在看到有花草的艺术品时,我还是会忍不住归档编纂。哪怕这些研究只是用来自娱自乐,哪怕许多艺术家描绘草木也并非百分百还原,我也仍然乐此不疲。
真正决定把这些内容出版,并正式分享给大家,却是在疫情期间。
当时在写完《趣说西方艺术史两千年》后,整个世界仍然处于疫情期。依旧被困在家中的我,只能去花园里寻些慰藉。施肥、浇水、剪枝,修理杂草,我逐渐跟着园丁学了起来。尽管我学得应该并不好,因为园丁总是不让我干除了浇水和拔杂草以外的活儿,但这仍然不影响我在花园中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快乐。
那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蓬勃生长的生命力。破雪而出的番红花,早春的水仙,三月的杜鹃,四月的丁香,五月的铃兰,六月的蔷薇,七月的绣球,八月的睡莲,九月的桔梗,十月的金菊。春去秋来,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美妙。哪怕到了冬天,大地冰封,也难以阻挡它们各自凿冰破雪,卷土重来的决心。再一想到这些花各自所代表的寓意,更是让我感觉这整个花园一年四季都在热闹地开着茶话会。
自然,人有人的言语,花便有花的措辞。
正如这世上所有的语言一样,得先习之,才能用之。
于是我把《画中繁花:花语艺术史》写了出来。
这本既是艺术史之作,也是一本花语辞典。希望大家读完此书后可以和我一样,聆听它们的故事,通晓它们的含义,懂得它们的志趣,从此与这繁花万木多情地交流。
往后,当诸君再有那难以宣之于口的话语时,就可剪下一枝,封于信笺,与此书一同寄出。
就让这姹紫嫣红,替你娓娓道来,愿读信之人也能与你我一样,对花当歌,且快活。
祺四
甲辰年春月于日下
祺四
西方艺术史博士,策展人,祺社ArtClub 创始人。
幼年离开北京,前往海外留学。自初中起开始学习西方艺术史。17岁考入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成为校方选拔的百名精英学员之一,赴英国萨塞克斯郡某城堡进修艺术史。大一起,在教授带领下游走于英国诸贵族府邸和各大欧洲博物馆,近距离研究艺术品原件,通过实物修习西方艺术。女王大学艺术史系毕业后,即被荷兰最古老学府莱顿大学(Universiteit Leiden)录取,继续攻读艺术史与文学史的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加拿大埃瑟琳顿美术馆与荷兰国立民族博物馆担任研究员。多次受邀在莱顿大学、乌特勒支大学、女王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讲座。在中华艺术宫《纸上风华:1819世纪欧洲贵族的铜版画》大展中担任首席策展人。
著有畅销书《趣说西方艺术史两千年》、《八卦艺术史》、珠宝传奇·中世纪系列及学术图录《纸上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