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传记。通过丰富坚实的史料爬梳,本书以客观、凝练的笔调地勾勒出一个鲜活的颜真卿,一个书法家之外的颜真卿。出生名门,家学深厚,颜真卿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深受节义传统的影响,少年及第。这本传记以时间为线,梳理了颜真卿刚毅果敢,凛然面对不义不正的一生,并穿插介绍了他的书法作品的背景由来。通过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述,读者不仅能知道颜真卿的品节和他的书法一样流芳千古,还能深入传主所处的时代,看到人物与社会、历史的种种勾联。
提到颜真卿,后世之人更多了解的是他的书法,然而新旧《唐书》中的传记却并没有提及。历史上的颜真卿,除了书法,还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从著有《颜氏家训》的五世祖颜之推开始,颜真卿所属的颜氏家学传统是什么,对颜真卿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佛、道信仰,颜真卿更倾心于哪一方?
同时代的杜甫,与颜真卿平生是否有过交集?
安史之乱,险象丛生,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始终坚守刚毅之风,如何最后却身首异处?
吉川忠夫以专业的研究、客观的言辞、简明的笔调,尽力还原了历史深处一个不仅仅是书法家的颜真卿,并展现出其身份、评价的变迁脉络。而正如梁启超所言,一本好的传记,不仅能将人物客观、深入地讲述清楚,还能展现传主所处的时代社会之方方面面。本书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前 言
在中国书法史上,唐朝颜真卿,是可与东晋王羲之相匹敌的响当当的人物。因朝廷授予其鲁郡公之爵,故后人往往称其为颜鲁公。
颜真卿出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而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则生于三年之后,即玄宗即位之初的先天元年(712)。北宋苏轼,曾如此评价二人:鲁公书与杜子美(杜甫)诗相似,一出之后,前人皆废。(《东坡题跋·记潘延之评予书》)尽管颜真卿与杜甫平生仅有一次交集,但两人其实是生活在同一时代。
先天二年(713)十二月,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其后,又改开元为天宝,玄宗开元天宝的治世延续了四十余年。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安禄山之乱及其后的史思明之乱,后世总称为安史之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安史之乱令玄宗治世的璀璨黯然失色,而唐王朝亦急转而下,步入衰落。安禄山原是以范阳(今北京)为大本营的军阀,安禄山之乱后,不服唐王朝的军阀,亦即节度使指挥下的藩镇势力,往往割据一方,尤以华北地区为剧。在安禄山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即天宝十三载(754),《资治通鉴》谓天下户数,有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人口数,有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人。胡三省注云:有唐(唐王朝)户口之盛,极于此。至代宗广德二年(764),《通鉴》谓天下户数,有二百九十余万;人口数,有一千六百九十余万。胡三省注云丧乱之后,户口减于承平什七八,即与和平安定的昔日相比,唐朝的人口损失了七八成。《通鉴》所记户口数,是否正确反映实际情况,或有疑问,但并不妨碍将其作为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能力显著下降的一个指标。
人生过半,身处如此惊风骇浪之中的颜真卿与杜甫,无不被这时代的风浪所左右。杜甫不得不与家人走上流浪漂泊之路。颜真卿虽然在朝廷有着比杜甫高得多的地位,却正因如此,人生反较杜甫更为波澜万丈。在安禄山叛乱之际,他果断出击,坚持抵抗,平原太守颜真卿之名连玄宗也有所耳闻。而在人生的最后,颜真卿作为朝廷的使者,前去招抚怀宁节度使李希烈,以壮烈之死,结束了一生。
身处险恶时代的颜真卿,《旧唐书》卷一二八、《新唐书》卷一五三为其立传,而颜真卿留下的各类书法作品及数量不少的诗文,也至今流传。以此为依据,本书总体以传记形式来追溯颜真卿的平生,尽力为其作一幅等身大的肖像。
吉川忠夫,193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为龙谷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著作包括《刘裕》《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侯景之乱:六朝的黄昏》《六朝精神史研究》《秦始皇》等;译著有《训注本<后汉书>》《高僧传》等。
目 录
第一章 光辉家世及其成长经历
书生门户
节义传统
书法传统
父亲颜惟贞
幼少时期
第二章 初入官场
青云之志
张 旭
刚正之官
第三章 安史之乱
羯胡安禄山
气骄凌上都
渔阳鼙鼓动地来
平原太守
青年李?的献策
危机逼近
离开平原
奔赴行在
第四章 缓过气来的唐王朝
重返长安
《祭侄文稿》与《祭伯文稿》
《争座位帖》
第五章 抚州刺史时期
《麻姑山仙坛记》
《魏夫人仙坛碑》
《华姑仙坛碑》
《李含光碑》
与佛教的因缘
《蔡明远帖》与《八关斋会报德记》
第六章 湖州刺史时期
《韵海镜源》
皎 然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
陆 羽
张志和
第七章 壮烈之死
《与李太保帖》
《礼仪集》
卢杞的奸计
在李希烈处
《蔡州帖》
长眠九泉的颜真卿
终章 书与人
后世对颜真卿的评价
勿以书自命
后 记
参考文献
颜真卿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