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煤矿区露天排土场海绵结构土层重构与生态重建固碳
定 价:218 元
- 作者:毕银丽著
- 出版时间:2024/11/1
- ISBN:9787030798329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322.2
- 页码:121页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26cm
露天煤矿地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枯竭、生态系统崩溃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专著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找到可行的生态修复方法。专著关注土壤修复技术,强调了土壤在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性作用。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露天矿区立地条件进行合理生态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案。专著继续介绍了生态再造的关键概念,尤其是“海绵结构”的概念,通过构建具有隔水层、涵水层和表土生态层的海绵结构,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作者研究发现,接菌对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著强调了作物种植与微生物肥料组合对土壤和植被的恢复效果,接菌和有机培肥处理被证明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作物的生长表现。专著研究了人工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通过高密度植被的种植,人工植被可以改善小气候条件、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进而提升干旱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后,作者关注了土壤结构改良和有机碳恢复的重要性,不同植被类型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不同,但生态修复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碳储量和结构稳定性。本专著为解决露天矿山地区的生态挑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方法。通过结合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实现土地的再生、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这个研究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2015,第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1绪论1
11西部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概况1
12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13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研究进展3
14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方法5
2露天排土场绿色循环产业规划设计9
21排土场规划思路9
22排土场设计理念10
23排土场总体规划设计10
24排土场农业总体规划方案11
25生态农业专项规划16
26“互联网+”专项规划20
27休闲旅游专项规划31
28光伏农业专项规划33
29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景观规划41
210数字农业试验示范园景观规划43
211草食畜牧集约化养殖园景观规划46
212沙地生态植物园景观规划49
213综合效益分析52
214保障措施53
215本章小结54
3露天排土场海绵结构土层重构技术与方法55
31排土场土层重构工艺方法55
32露天矿排土场三层海绵结构土层重构组成与工艺59
33露天排土场土层重构涵水保水作用63
34露天排土场土层重构与AMF联合提高水盐利用69
35本章小结77
4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对种群多样性演变影响78
41露天排土场微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78
42露天排土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演变规律85
43露天排土场植被演变规律91
44本章小结99
5露天排土场接菌对农田土壤提质作用及效应100
51排土场农田恢复的必要性100
52排土场农田提质种植模式与方法103
53排土场微生物提质增产效应121
54排土场不同模式土地利用效率评价124
55本章小结132
6露天排土场接菌对生态经济林重建生态效应133
61露天排土场接菌对重建生态经济林设计133
62露天排土场接菌对植物生长影响135
63露天排土场接菌对复垦土壤性状影响140
64露天排土场接菌对重构生物种群演变规律146
65本章小结150
7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对周边生态协同演变影响151
71生态重建对排土场土地质量空间异质性影响151
72重建生态对矿区生态因子演变的分析160
73人工生态重建对周边生态的协同演变影响164
74重建生态对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170
75本章小结176
8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固碳效应177
81露天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重建对土壤碳库影响177
82露天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植被重建对土壤固碳的影响193
83露天排土场微生物修复对土壤固碳影响197
84露天排土场生态修复土壤固碳潜力评价202
85本章小结205
9结论与展望206
91主要结论206
92展望207
参考文献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