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首先将理论分析与我国农村现实相结合,指出我国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行为是有限理性的,并据此做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其次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及相关的宏观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结果支持了基本判断。
张琪,山西省襄汾县人,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消费经济、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现为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
2.1.2 社会保险
2.1.3 养老保险
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1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研究
2.2.2 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意愿与行为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3.1 对老农保的相关研究
2.3.2 对新农保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3.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
3.1.2 市场经济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
3.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3.2.1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2.2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3 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影响农村居民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基本假设
4.1 基本理论
4.1.1 生命周期假说
4.1.2 世代交叠模型理论
4.1.3 政治经济学派的相关理论
4.1.4 市场失灵理论
4.1.5 收入再分配理论
4.1.6 父爱主义理论
4.2 我国农村的现实问题
4.2.1 养儿防老观念短期难以改变
4.2.2 居住环境固定且文化水平有限
4.2.3 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4.2.4 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稳定性差
4.3 关于农村居民参保行为的理论假设与基本判断
4.3.1 有限理性假设
4.3.2 影响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因素的基本判断
4.4 小结
第5章 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行为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取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其他控制变量
5.3 实证方法的介绍
5.3.1 二元选择模型
5.3.2 有序选择模型
5.3.3 Heckoprobit模型
5.4 农村居民是否参保的实证分析
5.4.1 模型设定
5.4.2 估计结果及经济意义解释
5.5 农村居民缴费档次选择的实证分析
5.5.1 模型设定
5.5.2 估计结果及经济意义解释
5.5.3 稳健性检验
5.6 城镇居民城居保参保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展望
附录
附录1 2018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缴费档次的设定情况
附录2 部分年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化率
附录3 2017年和2015年Hecko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
附录4 Hecko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的边际效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