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国家利益问题。本书从学理上界定国家经济利益是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从理论上搞清国家经济利益问题是政府制定诸多政策的基础、应维护的国家经济利益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依据,探讨如何在清晰界定国家经济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国家利益,并从多个层面回答国家经济利益相关理论与政策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总体国家安全,安全问题的本质是国家利益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在此背景下,搞清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们应予维护的国家经济利益的范畴、范围是个基础性问题。
1. 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国家利益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等。在此背景下,搞清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们应予维护的国家经济利益的范畴、范围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2. 从学理上界定国家经济利益是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日益兴盛。经济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国家层面最为根本和极端重要的经济利益处于不受伤害的状态,且一国具有持续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这个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旦讨论国家经济安全的某个现实具体问题,常常可以看到研究者对于同一问题难成共识的激烈争论。问题很快被引导到这属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值得关注的国家经济利益问题吗或者这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确保的国家经济利益吗。
围绕国家经济安全相关问题的这些争论,本质上是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争论。换言之,如果某个人认为某个经济问题不属于国家层面的经济利益,则在他看来,这样的问题不宜纳入国家经济安全的范畴来关注、研究和维护;反之则适宜纳入。基于此,从学理上界定国家经济利益的概念、范畴及范围,即成为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基本前提。
3. 从理论上搞清国家经济利益问题是政府制定诸多政策的基础
既然从学理上界定国家经济利益的概念、范畴及范围,是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基本前提,故从理论上搞清国家经济利益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政府制定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政策的基础。特别是,很难有一部国家法律或是政府政策,将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所有思考和思路囊括其中。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国家,无论是早期工业化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只能将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系统的政策安排(法律、法规和政策)分散地融入诸多具体政策之中。于是,从理论上搞清国家经济利益问题,即成为政府制定诸多领域多种政策的基础。
典型的是,我国的产业安全政策主要分布在产业投资政策、产业贸易政策,以及产业技术政策之中。相应地,要使这三方面的政策制定能够有效地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即需要从理论上搞清产业领域的国家经济利益(或者称国家在产业领域的经济利益)究竟有哪些。十分相似的是,要制定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相关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生态环境政策等,也需要从理论上搞清相应领域的国家经济利益究竟有哪些。
4. 从理论上搞清应维护的国家经济利益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依据
国家经济利益本质上是全体国民共同的经济利益。政府要担当维护全民共同经济利益的责任,即必须致力于提升国家维护这类利益的能力。一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能力是该国在科技、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法律诸方面能力及努力程度的综合反映。现阶段我国这方面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央企和重要民企等作为基本力量。
在我国,央企指由国家资本独资或控股的实业企业和金融企业。央企有四大基本职能,即两个基础与两个保障。两个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产业基础。若无这两个基础,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沦为空谈。两个保
障: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力量,国家相关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国际拓展战略有赖于央企凭借强大的实力付诸实施;二是全民共同福利的重要来源保障,央企资产是真正的全民资产,其利润自然应更多地用于提升全民福利,特别是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于此,要维护我们的国家经济利益,就必须充分发挥央企的作用。
重要民企在搞活国家经济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广义民营企业指非国有独资企业和民营资本组成的股份制企业。狭义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资本为主体的联营企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搞活国家经济的理性选择。
但在实践中,我们尚未从理论上明确界定国家层面的经济利益的恰当内涵是什么、具体范畴有哪些、范围边界在哪里,这就导致前述企业很难根据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战略需求来设计和选择企业层面的战略。换言之,只有从理论上搞清我们应维护的国家经济利益,并把它转变为中央政府的战略思路,企业才可能据此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贡献。
5. 大变局下更需在清晰界定国家经济利益基础上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正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科学革命引领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日益走向一体化,全球多个新的科技中心正在形成;新一轮产业革命如火如荼,美德日英将在20302035年完成这次产业革命;基于科学的产业正在加速形成,科学家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世界格局正发生剧烈变化,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皆在进军常规市场与网络市场,国家间围绕市场主导权的竞争、科学发展主导权的竞争、产业链竞争及供应链的竞争、产业集聚竞争等成为新的竞争形式;发达国家群体性焦虑,美国焦虑(全民性修昔底德焦虑)、欧盟焦虑(担心中国竞争力过快提升),这些焦虑是二战之后从来没有过的。正因为焦虑,它们就力图重构全球投资与贸易规则。
所有这些,对中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怎样刻画、塑造并保护自己的国家经济利益,以期使自己发展得更好一些,其中有诸多国家经济利益问题需要深度思考与研判。
6. 本书将从多个层面回答国家经济利益相关理论与政策问题
鉴于从学理上、理论上、战略上回答国家经济利益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将依次从多个层面展开讨论。鉴于国家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首先从论述国家利益入手,在解读国内外关于国家利益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家利益作出恰当的认识(见第1章)。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基础上,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形成初步的认识(见第2章);并对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进行梳理(见第3章)。
借鉴前文相关思想,本书提出了界定新时期我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依据,包括中国国情、国际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战略诉求(见第4章)。进而,对新时期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进行了理论性界定;并对当下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进行了分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就维护我国各级组国家经济利益提出了应有的原则思路(见第5章)。
为有效维护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基于此,本书梳理了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基本考虑、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战略及政策安排(见第6章)。
本书提出应有效构建维护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国家能力。这包
括:要高度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遇和挑战;为维护新时期的中国国家经济利益制定恰当的战略、政策和策略(见第7章);有效发挥产业央企、开发性金融央企、民营企业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作用(见第8章)。
最后,本书梳理、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央企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成功实践。诸如创造性地开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业务;规划先行;在重点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在薄弱环节发挥引领作用,在关键时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见第9章)。
期待本书能够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期待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雷家骕
2024年夏
雷家骕,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联执理事长等。曾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前国家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管理科学奖等。
胥和平,曾任科技部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调研室主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国家图书奖等。
张俊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持或牵头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在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论著、编著30余部。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管理科学奖、商务部政策研究奖等。
第1章 国内外关于国家利益的认识 1
1.1 国际上关于国家利益的认识 2
1.2 国内关于国家利益的认识 20
第2章 国内外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 41
2.1 国外学界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 42
2.2 国外政界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 47
2.3 国外相关观点评述 56
2.4 国内学界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 66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认识 73
3.1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
经济利益观 74
3.2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
经济利益观 80
3.3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
经济利益观 87
3.4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
经济利益观 94
3.5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
经济利益观 102
3.6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经济利益认识的比较 110
第4章 界定新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依据 119
4.1 中国国情 120
4.2 国际环境 127
4.3 国家战略诉求 135
第5章 新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界定与分级 139
5.1 对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基本界定 140
5.2 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解构:分级分组 147
第6章 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159
6.1 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基本考虑 160
6.2 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两大基石和三根支柱 163
6.3 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战略、政策及方法 167
6.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80
第7章 积极构建国家经济利益维护能力 183
7.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和挑战 184
7.2 国家经济利益维护能力应有结构及特点 190
7.3 强化国家经济利益维护能力建设 195
第8章 发挥企业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作用 201
8.1 央企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基础性作用 202
8.2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调节性
作用 209
8.3 民营企业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的搞活和拓展
作用 213
第9章 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开行的实践案例 219
9.1 国开行的成功实践 220
9.2 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开行的突出贡献 233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