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校内外协同育人问题,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四个重要教育领域的各自定位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教育、影子教育(校外培训)、公办校外教育及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亚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分为四大板块:1)校外教育规范发展的国际比较;2)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4)校内与校外课程与教学的互动。本书具有跨界、跨时空比较的特征,提出的问题不只回应当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更服务教育未来的发展。
本书以“校内外协同育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跨界合作”为主题,全面探讨校内外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多维视角深入剖析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全书内容涵盖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比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校外教育规范发展的国际比较、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课后服务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重要议题。立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背景,提出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聚焦教育效能的提升和实践模式的优化。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校内外协同育人的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张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国际校外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丹麦奥胡斯大学荣誉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浦江人才。研究领域为国际比较教育、教育政策、影子教育(校外培训)。刘钧燕,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校外培训、教育评价、学业质量监测等。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一般项目,2021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政策专项课题,担任多个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审稿人。杨晓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