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革命,它既是技术向度深究的问题,更是哲学向度的追问。在面对新的时代科学红利嘉临之际,人们不应迷失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之中,而是主动的积极把握新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务。
张雄:1984-198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
复旦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辛敬良)。
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后(伍柏麟)。
2002年开始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资深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职务:2012年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经济哲学分会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儒商精神
重大研究成果:(1)2008-2013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研究”国家重大项目。
(2)2022年至今“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国家重大项目。
(3)“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10.5
(4)“历史的积极性质:“中国方案”出场的文化基因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19.1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智慧”《中国社会科学》2021.6
(6)“无形经济:一个值得深究的经济哲学问题”《哲学研究》2024.1
(7)“数字化生存”的存在论追问”《江海学刊》2022.7
(8)“无形经济崛起后的当代资本主义”《光明日报》理论版2022.7.18
(9)《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史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数字化生存 数字创生与文明起源的逻辑 董必荣 改变人类生存世界的原子和比特 李成彬 数字化生存:两种宇宙观同在 李秀辉 数字化生存:理性计算与非理性情感共生 熊亮 曹东勃 数字化生存的忧患意识 康翟 数字化生存的历史背景、时代主题与精神实质 宁殿霞 数字经济的伦理边际 郝云 数字劳动与新质生产力 数字劳动分配正义问题探析 魏小萍 无形经济:一个值得深究的哲学问题 张雄 数字劳动正义:出场语境、基本要义及实现路径 毛勒堂 大模型Sora“抽象-具象”生成逻辑的真理观叙事 涂良川 数字经济时代下情感的生产力与破坏力 程晓 美好数字生活的反思与建构 周露平 唯物史观与数字经济战略 王程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夏明月 陈冬阳 数字资本主义批判 福克斯数字劳动批判理论工具箱 周延云 数字资本主义“中心-散点”结构的政治经济学探析 邱卫东 陈晓颜 从智能拜物教到算法价值——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 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