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阐释了“市域社会治理”这一新概念,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并阐释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主要维度,揭示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制度体系和能力框架,总结市域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本书在理论上对城市化背景下的社会整合机制,特别是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对创新实践的深入分析和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7.09-2001.06,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企业管理,本科
2001.09-2006.06,浙江大学,企业管理,硕博连读,博士2006.07-2009.12 浙江大学,讲师
2010.01-2015.12 浙江大学,副教授
2011.09-2012.09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16.01至今 浙江大学,教授
2018.01-2018.07 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在分化的社会中重构社会的有机团结 1
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回顾 2
二、社会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进展 22
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30
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37
五、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43
六、本书研究思路和结构 45
上篇 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二章 市域社会治理党的领导体系 51
一、党的领导体系权威性建构 51
二、党建引领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机制塑造 53
三、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杭州实践 58
第三章 市域协商议事体系 69
一、城市化带来的治理挑战 69
二、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基本情况 70
三、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实践 73
四、协商议事制度的多案例比较 82
五、市域协商民主发展的展望 94
第四章 市域公众参与体系 98
一、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共治难题 98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共治 100
三、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106
第五章 市域风险防范体系
一、市域风险的类型和特点 113
二、市域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基于全国试点的分析 119
第六章 市域科技支撑体系 136
一、市域社会治理复杂性的挑战 136
二、科技支撑系统对于市域社会治理复杂性的回应 138
三、市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践:以嘉兴为例 143
下篇 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七章 市域统筹协调能力 159
一、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协调面临的挑战 159
二、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61
三、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协调能力建设的实践经验 165
第八章 市域社会培育能力 176
一、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供给 176
二、公共服务项目制与社会组织发展 177
三、G市、H市公益创投政策比较 183
四、政策设计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 188
五、完善政策设计,助推社会组织发展 197
第九章 市域矛盾化解能力 201
一、“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的典范 201
二、“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解的主要工作机制 207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连心、组团服务 212
四、“最多跑一地”:县级矛调中心的建设 221
第十章 市域法治保障能力 228
一、市域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问题 229
二、立法保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建设 230
三、依法决策:构建支撑法治能力建设的政策体系 235
四、执法、司法保障:完善法律实施体系建设 241
五、公共法律服务保障 246
第十一章 市域数字治理能力 252
一、数字赋能的循环论证 252
二、数字技术与科层组织的双向互动 253
三、浙江省“三张清单”的数字化改革实践 256
四、新时代数字化赋能体制机制改革的再出发 264
第十二章 结语:走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66
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266
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路径 269
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未来议程 272
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277
参考文献 280
附录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模型 302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