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及风吹雪为主题,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风雪流结构特征和风吹雪二次分配变化规律,以及积雪消融对土壤水热状况和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提出了内蒙古草原雪害防治原则与策略,构建了草原雪害防治体系。本书是本课题组多年来对内蒙古草原积雪及风吹雪防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可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积雪量的估算、积雪调控、植被恢复和风雪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992~1996年在原内蒙古林学院读本科,沙漠治理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2003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专业硕士,农业推广专业,获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07~2013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博士,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07-200106 内蒙古林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
200106-200309 生态环境学院助教、讲师,教学秘书;
200309-200412 生态环境学院讲师;
200412-200504 生态环境学院讲师,水保教研室副主任;
200504-200704 生态环境学院讲师,水保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200704-201004 生态环境学院讲师、副教授;
201004-201111 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风沙物理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1111-201401 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201401-201606 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201606-201901 沙漠治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
201901-202006 沙漠治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持) ;
202006-至今 沙漠治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项,现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兼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戈壁专业委员会、沙区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业委员会、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独立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
目录
前言
第1章 积雪概述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积雪 1
1.1.2 积雪量 3
1.1.3 积雪过程 4
1.1.4 雪型分类 6
1.2 积雪分布 7
1.2.1 我国积雪分布 7
1.2.2 内蒙古积雪分布 9
1.2.3 典型草原积雪分布特征 10
1.3 积雪与草原生态 12
1.3.1 积雪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12
1.3.2 草原对积雪的反馈作用 15
主要参考文献 16
第2章 草原积雪、风吹雪理论及其防治 20
2.1 积雪特性 20
2.1.1 物理特性 20
2.1.2 化学特性 28
2.2 积雪的密实化过程 29
2.2.1 深度变化过程 29
2.2.2 密度变化过程 33
2.3 风吹雪过程 40
2.3.1 雪粒运动的影响因素 40
2.3.2 风雪流运动特征 42
2.4 风吹雪防治 44
2.4.1 风吹雪害 44
2.4.2 草原风吹雪害 45
2.4.3 风吹雪防治技术 45
主要参考文献 47
第3章 典型草原积雪的时空分布 50
3.1 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50
3.1.1 时间变化特征 50
3.1.2 空间变化特征 53
3.2 积雪的时空变异 56
3.2.1 周期性与突变性特征 56
3.2.2 空间变异特征 64
3.3 气象因子对积雪的影响 75
3.3.1 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 75
3.3.2 气象因子的分布特征 78
3.3.3 气象因子与积雪的关系 78
主要参考文献 80
第4章 典型草原风雪流的结构特征 81
4.1 近地表风速廓线 82
4.1.1 裸露雪面风速廓线 82
4.1.2 植被出露下风速廓线 85
4.2 风雪流结构 87
4.2.1 风速对风雪流结构的影响 87
4.2.2 积雪时间对风雪流结构的影响 91
4.2.3 积雪深度对风雪流结构的影响 92
4.2.4 植被对风雪流结构的影响 93
4.2.5 地形对风雪流结构的影响 95
4.3 移雪量与移雪强度 96
4.3.1 单宽输雪率 96
4.3.2 移雪量垂向分布 99
4.3.3 移雪强度与近地表风速的关系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6
第5章 典型草原风吹雪二次分配 108
5.1 草本植物阻雪滞雪能力 108
5.1.1 植被高度对积雪深度的影响 109
5.1.2 植被盖度对积雪深度的影响 110
5.1.3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 112
5.2 灌丛阻雪滞雪能力 112
5.2.1 灌丛积雪形态特征 113
5.2.2 灌丛的滞雪范围 125
5.2.3 灌丛的阻雪量 131
主要参考文献 137
第6章 积雪及其消融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138
6.1 积雪消融与气温的关系 139
6.1.1 积雪消融厚度与气温的关系 139
6.1.2 不同积雪类型区积雪消融与气温的关系 141
6.1.3 不同积雪深度对气温的响应 143
6.2 积雪消融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144
6.2.1 积雪消融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44
6.2.2 积雪消融后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47
6.2.3 消融期积雪对土壤温度梯度的影响 149
6.2.4 消融期积雪覆盖下地表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151
6.3 积雪消融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 153
6.3.1 伊尔施镇融雪水对不同地类含水量的影响 153
6.3.2 内蒙古农业大学试验田融雪水对不同地类含水量的影响 156
6.3.3 黄合少镇融雪水对不同地类含水量的影响 157
6.3.4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雪水对不同地类含水量的影响 158
6.3.5 影响融雪水下渗的因素 159
主要参考文献 163
第7章 积雪对草原牧草返青的影响 164
7.1 积雪深度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164
7.1.1 不同积雪深度下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165
7.1.2 不同积雪深度下土壤表层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 167
7.1.3 不同积雪深度下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规律 169
7.1.4 不同积雪深度下不同土层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172
7.1.5 不同积雪深度对各土层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173
7.2 积雪深度对牧草返青及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77
7.2.1 不同积雪深度下牧草返青时间和返青率 177
7.2.2 不同积雪深度下牧草返青数量的比较 178
7.2.3 不同积雪深度下牧草生长速度的比较 179
7.2.4 不同积雪深度下牧草生物量积累变化分析 181
7.3 积雪深度与牧草生长发育规律的关系 183
7.3.1 草地类型对积雪深度的影响 183
7.3.2 积雪深度与牧草生长的关系 184
主要参考文献 185
第8章 草原雪害及其防治 186
8.1 内蒙古草原雪害区划 186
8.1.1 区划原则 186
8.1.2 雪害区划指标体系及其设置 187
8.1.3 雪害区划方法 188
8.1.4 公路雪害区划及其特征 189
8.2 草原雪害等级判别 192
8.2.1 积雪雪害等级判别 192
8.2.2 风雪雪害等级判别 193
8.3 草原雪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策略 193
8.3.1 指导思想与原则 193
8.3.2 防治策略 194
8.4 草原雪害的防治技术体系 194
8.4.1 挡雪墙 194
8.4.2 浅槽风力加速堤 196
8.4.3 防雪栅栏 209
8.4.4 导风板 211
8.4.5 挂草网围栏 212
8.4.6 防雪林 217
8.4.7 育草蓄雪 222
主要参考文献 227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