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驻重庆办事处档案汇编 全2册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驻重庆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9月2日,10月1日正式办公,主要负责对抗战期间重庆地区内迁、接收和新建兵工机构的组织、执行、协调工作,为抗战大后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沿海一带相继陷于日寇之手,国民政府准备西迁重庆。为支撑抗战,国民政府接收整合四川原有兵工企业,将内迁重庆的兵工企业拆分改组,在重庆新建了一批兵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形成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生产格局,战争所需常规武器如迫击炮、轻重机枪、炮弹、掷弹筒、步枪、甲雷、手榴弹、枪弹等,均能生产且质优量大,使重庆成为抗战时期我国兵器工业主要聚集地和兵工生产中心,是正面战场数百万军队的主要武器来源地。军政部兵工署驻重庆办事处主要任务是协助迁川兵工机构察勘厂址、租购厂地和办公房屋、保管器材、接洽接收四川兵工企业、临时代办各兵工机构对外各项事务等。该处先后协助完成兵工署光学器材工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巩县兵工分厂、兵工署百水桥研究所、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兵工署陕西第一兵工厂、兵工署广东第二兵工厂、兵工署上海炼钢厂、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厂、兵工署炮兵技术研究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兵工署等机构租购房屋、确定地址、调济运输、保管器材及代办对外联系等,接洽川炮厂、川康绥靖主任公署武器修理所等四川原有兵工企业接收,大力兴建兵工署在渝兵工器材库房等。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也经常通过兵工署驻重庆办事处统筹指挥全国兵工机构内迁、调整、生产等。当兵工机构内迁基本结束后,1939年2月,兵工署驻重庆办事处改名为兵工署驻川南办事处,移驻四川泸县。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