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悬泉汉简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编号者一万八千余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汉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见证,是今人研究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的第一手资料。或可补史籍之缺载,或可正史载之讹误,将引领西北汉简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本辑悬泉简收录悬泉置遗址发掘二区1990年出土的0214、0215两个探方中的近2200枚简牍,包括这些简牍的彩色原大图版、红外照片以及简牍释文、形制表等。本辑内容包括大量的邮驿记录,涵盖了朝廷的公文传递以及民间的书信来往,生动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动态发展。另外,本辑还详细记载了悬泉置内设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及基层吏员的日常工作,如悬泉置啬夫、置丞、置佐,悬泉厩、悬泉厨、悬泉传舍等。这些基层的记录,是研究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一手资料。在对西域各国的研究方面,本辑也增添了大量新资料。关于姑墨、且末、温宿、于阗、渠勒、乌孙、康居等西域各国的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西域地区的政治格局、民族分布和文化交流情况。这对于西域史、边疆史以及丝绸之路的研究来说,无疑是新的宝藏。此外,本辑中天文、历法、医学方面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我们探索古代科技的传承和创新。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