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1世纪的资本》编选若干经济学家对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的新书《21世纪的资本》评论解读文章,以及海外学者媒体的评论,从多个角度解读这部新著及其带出的重大社会议题。
林行止,原名林山木,1940年生,广东澄海人。香港著名报人,经济学家,政经评论家、散文家,在汕头及英国剑桥接受教育。曾在香港《明报晚报》和《明报》任职。1973年创办香港第一份财经报纸《信报财经新闻》,1975年创办《信报财经月刊》,主持两刊笔政长达24年之久。成为香港文化人办报的翘楚。所撰国际政治经济评论学识丰赡,观点尖锐,充分显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道德勇气。迄今已出版著作70多种,被誉为“香港第一健笔”。
何帆,男,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2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做博士后;2002年8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08年晋升为研究员。
皮克迪与《21世纪的资本》
向“世袭财富”开刀
其书其人
推陈出新
数据之链
解决之道
21世纪会更不平等么?
从长时段看大历史
不平等的历史
拯救21世纪
未解之谜
西方知识界如何看待皮克迪
与《21世纪的资本》
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历程
皮克迪与时代精神 皮克迪与《21世纪的资本》
向“世袭财富”开刀
其书其人
推陈出新
数据之链
解决之道
21世纪会更不平等么?
从长时段看大历史
不平等的历史
拯救21世纪
未解之谜
西方知识界如何看待皮克迪
与《21世纪的资本》
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历程
皮克迪与时代精神
接受与传播:世界各国对不平等问题的讨论
“精英统治”强化了不平等,并使之正当化
皮克迪的数据有问题?
皮克迪的预言太过悲观,皮克迪的结论尚未推翻
皮克迪的提议是乌托邦,皮克迪的书一无是处
当代马克思?
现代李嘉图
皮克迪的公式对美国来说不成立,他不了解美国
解决问题还得靠工会
皮克迪的立论不成立?
皮克迪建议的措施缺乏可行陸
保守派太弱了
克鲁格曼:永远力挺皮克迪
其书其人
本书原著法文,一般译为《21世纪(的)资本》或《2l世纪资本论》,笔者以为都有商榷余地。“资本”为直译,虽意义暖昧,尚说得过去,译为《资本论》便有望题生义之误,因为此书最大的缺失为统计资料丰富而理论贫乏。因此,,即使作者取书名时“心怀《资本论》”,且《经济学人》把他“誉”为“现代马克思”,有的报纸谈及此书时亦以“法兰西马克思”为题,但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皮克迪与马克思同调的只是看淡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矫正资本主义制度缺失的做法则完全相反。他虽然认为现行制度不公但不反对资本主义,而且相信通过连串社会、尤其是税务改革,便能拉近贫富两极的距离,进而达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和谐;与老马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搞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主张,南辕北辙。皮克迪“处理阶级矛盾”的手法固与马克思不同,《资本》的理论架构,以笔者的理解,亦嫌单薄,因此绝不能以“论”名之。
《资本》主要是论述二百五六十年来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德国,旁及意大利、加拿大与日本的社会财富“钱落谁家”的问题。而他笔下的Capital,包括股票、债券、上地及现金,译为“财富”,似较“资本”更能达意。当然,皮克迪亦大谈2l世纪政府应如何“重新分配财富”,以拉近贫富两极进而纾解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谈的均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财富有关,笔者认为译成“财富”更合适(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本文提到此书,仍从众称之为《资本》)。
《资本》去年在法国出版,据作者提供的数据,卖出了约5万本。以法国未足7000万的人口看,销情不恶。其所以没引起“识字分子”热烈讨论,笔者的解读为:法国税率已高至接近皮克迪心目中的水平(高收入个人人息税率80%),法国有钱人(“1%”)已深受高税之苦,因此社会上对向他们课重税的提议,反应冷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