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6.6 元
丛书名:青春的描述:90后校园文学精品选/高长梅,尹利华主编
当前图书已被 13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文西 著
- 出版时间:2014/5/1
- ISBN:9787510827648
-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27
- 页码:13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冬日田野上的青草》是一本包含诗歌和小说的文学作品集,分为诗歌篇“爱人,请别给我一个家”,小说篇“那一掬生命的泉水”和“寄不出的包裹”。作者文西文字细腻,个性鲜明,写作手法纯熟,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感情,借手中的表来表达对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冬日田野上的青草》是一本包含诗歌和小说的文学作品集,分为诗歌篇“爱人,请别给我一个家”,小说篇“那一掬生命的泉水”和“寄不出的包裹”。作者文西文字细腻,个性鲜明,用简单却充满激情的文字表达深刻丰沛的情感,表达对当今社会堍实问题的关注,对生命、对未来的积极渴望。
文西,原名陈春花,土家族。作品散见于《延河》、《文学界》、《北方文学》、《散文选刊》、《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长沙晚报》等。现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
第一辑 我灵魂深处的爱人
一只手
鞭打
不让田野荒芜
贫与富
雪愿
我的南方,北方
远和近
我灵魂深处的爱人
光之颂
葬我
园林艺人
我头顶的一朵黑花
云
花儿 第一辑 我灵魂深处的爱人
一只手
鞭打
不让田野荒芜
贫与富
雪愿
我的南方,北方
远和近
我灵魂深处的爱人
光之颂
葬我
园林艺人
我头顶的一朵黑花
云
花儿
暴风雨
第二辑 那一掬生命的泉水
那一掬生命的泉水
保靖酉水
白溪关大桥
赶场
嫁女
晨雾中的太阳
水牯牛
我的羊
冬日田野上的青草
第三辑 山崖上的星星
南京御道街
断尾巴龙
金钩树下的哑巴
山崖上的星星
父亲的树
怒放的野花
黄河岸
坑
静,境
第四辑 圈子
放羊老人
圈子
稻穗
骨头
鸦鸣
木房里的活计
铁牛
缀满星星点点白色烟灰的背影佝偻着在屋檐下晃 动,晃动成轻柔晶莹 的画面与线条,晃动成几分彷徨,几许无奈。脆弱, 孤独且坚决。
他拄着根漆得油亮的茶木拐杖,一顶破旧的黑皮 帽歪斜着戴在头上, 身着一件常年不见更换的黑皮大衣,一直遮到弯曲的 膝盖处,宽敞的胸间 仿佛掩藏着旧时代的光荣。他每天在屋檐下缓慢地挪 动步伐,浑浊干枯的 眼睛从皮帽下望着马路对面的那座高山。那里从前有 过和尚居住,故名庙坡。
“喊你爹跟二叔赶羊去,到庙坡顶上,还有十一 个,他们关到我不准 我去。”我轻轻走进他跟前时,他抬起那张沧桑的脸 庞告诉我他的心里话。
匾平厚实的下巴裹在一篷白胡茬里,一条条横着跳跃 的皱纹一直扯到两只 宽厚的大耳朵下。他神态平静,没有久病过后的萎靡 和衰颓。我听母亲说, 他日里夜里要求父亲跟二叔去山上赶他的羊,而那一 群软绵绵的如雪如絮似 的羊儿早在他病危之前就卖掉了。我不知道当前面对 的是一位给我起名字、 教儿时的我认字的八十岁老人还是一个重返单纯淳朴 的孩童。
我也冲动地想要告诉他事实,然而当他又一次肯 定地说羊儿就在山坡 上吃草并叫我去赶回羊圈来时,我又动摇了粉碎一个 纯真的梦的决心。他穿 一双鞋面裂了口的棉鞋,双脚搁在一个装了半盆木炭 的六边形火盆盆沿上。
在他那颗曾经聪慧勇敢,而今如混沌未开的头颅里最 为牵挂的却是一群虽温 驯但并不能与他交谈的羊儿。羊儿似乎比儿子更让他 上心更值得他去念想。
“你莫听他们胡话,羊儿每夜在山脚歇息,我到 坡上每夜同羊儿困觉。” 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葱茏的柏树掩映着峥 峥峭壁,被秋霜冬雪 打蔫了的椿树叶在繁茂的丛林中闪耀着点点明亮的红 色、黄色、紫色。山 脚绵亘着层层叠叠的长方形稻田,灰褐色的齐齐整整 的稻茬铺满了田野。
一簇牛乳和月光般迷蒙的烟雾在半山腰曼妙地升起, 犹如一首土家味浓烈 的乐曲缭绕在树丛间,那是有人砍了荆棘刺丛在烧炭 。烧炭是当地延续下 来的传统的取暖方式,而烧柴火烟雾大容易熏着眼睛 。今天父亲跟二叔就 是翻越几个山头,去水库边为爷爷烧炭去了。
有两块数年前从山顶滚落下来的颜色鲜明的岩石 躺在山麓的水沟边上, 莫非他就将这石头当作他那些听话的羊儿了。在岩石 背后的常开满指甲大小 彩色野花的草坪上,那只最大的母羊曾追逐过我,原 因是我抱着它的两只 羊崽玩弄。我们绕着圆形草坪跑了好几圈,一前一后 ,一后一前,它的脚 步永远追不上我,就像它的兽性永远超越不了我的人 性。自此以后,我对于 羊总有几分挑衅意识与等级优越感,而爷爷,他同羊 一起睡,一起跋山涉水, 似乎委屈了自己的人性。他不是不懂万物平等、但万 物仍有别,只是他在 远离儿女的岁月里将对人的爱不得已转嫁给他亲手带 大的、如亲手抚育成 人的子女般的羊儿。
我又询问他为何要急着将羊赶下山,他回答说, 应该牵回来在炕上熏 成一片,我家三只,二叔家三只,剩下的分给邻居作 年肉。然而他立即又 反悔了,如一个孩子般忘却了前一句话。“实在赶不 到就上交给国家,让 国家给咱守。”爷爷青年时期当过兵,所以无论生活 在什么年代,他的心 里都始终挂念着国家。
爷爷参军是在一九九六年,他跟随部队到过江西 、浙江、江苏、安徽、 山东一带。他们团是七九二零团,团长是朱到亮,政 委叫李淮章。爷爷当 过五年班长。我问他怎么当到班长的,他露出一口粗 大结实的黄牙,裤管 扫过火盆的烟灰,说:“思想进步。”“毛主席接见 红卫兵时跟咱们握过手, 周总理问咱打哪来的,咱回答讲贵州。”——我们老 家原本是贵州的,后来 迁到了人烟稀少,山高水急的湘西一隅。
爷爷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退役回到老家耕 田种地,他的军旅生 涯也许是他一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过往。他只是一个 普通兵,跟千千万万 士兵一样,以平凡的身份沉默着履行神圣的职责,没 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的 历史了,时代无限,时间无垠,任何一个人的历史相 对于无限的时间而言 都太渺小。我们必然多多少少会忘却历史进程中的一 些疤痕与辉煌,个体 的或整体的,但我们也有理由与义务,甚至以对人类 发展的虔敬,来铭记 一些人或事,可以关乎整体,也可以关乎容易被忽略 的个体。
他回忆起他的从军时代时眼里闪烁着清明的泪花 ,他将最为灿烂健壮 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又将最为安定成熟的晚年施予一 群羊儿。生命的两端 是否平衡,很难说清。
“咩咩……”门前沙子路上的一棵杉树下摇摇摆 摆走来一只壮硕的、 犄角弯曲的羊。我想这时他的心里也许会感到宽慰, 但他扯起宽敞的衣袖 遮盖住了脸。“爷,你羊转来了。”“你莫扯谎,我 最大的羊有它几个大。”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天真的执拗。“喊你去告大姑来赶 羊你不去,你爹跟你 二叔关到我不准我出去。”他倚在砖房墙壁上,几跟 铁栏杆围着的窗子张 着空洞的嘴巴。为防止他随处走动跌倒,爷时常就被 关在这间屋子里,他 的内心该同这潮湿的窗子一样绝望吧。自由、灵活、 美好在这方窗子里挣扎, 挣扎成一个老人迫不得已的顺从。
这场大病夺去了他的活力和生存下去的大半希望 ,他不切实际、不合 逻辑的思考在多数人看来是荒谬的,而我却认同并且 同情他的苦衷。我也 相信山上正活泼地跑动着一群可爱的羊儿,它们小巧 的蹄子跳跃出生命圆润 的光点。隆起的蓬松的脊背划成一道又一道纯洁的、 守望的风景。他深知自 己在世已没有多少时日,除了羊儿已没有任何东西让 他牵挂,甚至生命本身, 他也没有去留恋。他说死是阎王的命令,抗拒不来的 ,死是天道,违反不得的。
“好孙囡,能活还是活着好些,死了没得思想了。” “那你还挂清明做么子?人死了没思想了,不得 保佑人。” “当然不得保佑人,做个纪念啥的。” 我确信爷爷在部队时的思想是进步的,也许他并 不能解释思想是什么。
而你我,谁又能解释清楚何为思想呢?难道仅仅将“ 思想”两个字以标准的 汉语说出来就具备思想了吗?他的一生一定只规规矩 矩地说过两次“思想”, 一次在部队,一次在重病时期,一次在青春,一次在 老年。先辈们对于严 肃庄重的、深刻的字眼往往深思并谨记在心,当今的 人们对此却任其泛滥 于口角,而不是呵护于心加以珍藏——这是一笔世界 的财富。
他的羊还在山坡上浓郁的树丛里温柔地歌唱,山 顶的寺庙里响着羊儿 脖颈上铃铛的清脆的铃音。和谐之音升上云端,载着 一个人的希冀与祝愿。
……P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