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清代用满文创作和翻译的书籍类文献以及文书档案并对其进行细致专业的导读讲解。书其中,籍类文献包括儒家经典、会话教材、政书、日记、小说、笔记等作品,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文书档案包括谕旨、题本、奏折、奏片、咨文、咨呈、札文、呈文等清代常用公文。每篇课文由满文原文、罗马字母转写、语法标注、汉译、注释、词汇和练习
《无圈点档》,即《满文原档》,是清朝入关前后主要用老满文、过渡期满文和新满文记录政务的各种簿册,其中有原始记录,也有重抄本和少量印刷品、图书底稿。该档案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69年该院出版以《旧满洲档》为题的影印本,2005年又以《满文原档》为题,再度影印出版。不过由于出版档案及日译本等的存在,《无圈点档》的使用频
藏羌彝走廊是我国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核心区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在地缘政治、生态安全、国防安全、国际影响、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本集刊立足于藏羌彝走廊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对该区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该区域的宝贵文化
此书以史吕先生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力于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除了著名的《白话本国史》之外,他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其成果就是向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民族由来的《中国民族演进史》,和向读者更深一层讲述中华各民族起源和发展、最终如何融合为一个统一大家庭的《中国民族史》。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
\"九姓胡,亦称昭武九姓,指隋唐时期的中亚粟特城邦群体。粟特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掮客,被誉为“亚洲内陆的腓尼基人”。作为商业民族,粟特人也是突厥胡化和汉化的媒介。突厥上承匈奴、柔然,下启回纥、蒙古,为六至八世纪亚洲内陆的霸主,对隋唐中国乃至波斯、阿拉伯均有重大影响。突厥与九姓胡之间婚姻互通、礼俗互渗、语
该书是《陕西通史》中的一卷,书稿运用了大量的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系统论述了陕西华夏族的形成与邻近各族的关系,陕西境内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以及汉回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图文并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产生、交流、发展、融合的状况,是了解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的重要窗口,本书具有
本书分为向象雄走去、从象雄走来、说不尽的古格、古道话沧桑、走在探寻的路上五部分,讲述了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象雄的故事和传说、古老岩画中透露出的象雄人的生活场景、象雄人的精神家园苯教、象雄王国的都城穹窿银城、传奇王朝古格的兴衰、古格王朝留下的艺术殿堂、大唐-吐蕃-天竺古道、大唐刻石与王玄策,以及象雄的政体及其疆域
《藏文文献选读》专为有一定藏语基础的学习者编写,是一本应用性较强的读物。全书共30篇课文,涉及语言、文学、历史、格言、道歌、藏医、戏剧、天文历算、法律、敦煌文献等诸多领域。内容涵盖面广、囊括了藏族古籍文献门类的各个方面。《藏文文献选读》每章节内容由文献说明、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构成。并且后文附有练习题、思考题
本书通过对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完颜家族集体记忆的研究,探索其家族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重构、当代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建设等课题。经过多年深入的民族志调查,作者梳理了完颜家族的过去和现在、他们对金代皇族后裔身份的隐瞒与坚守、对确认其满族(女真)身份的执着与放弃,重建当代话语情境中的关陇地区完颜氏家族的集体记忆。泾川完颜村村民是完
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历史长河中一股强韧的力量。以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为代表的草原豪杰,统治欧亚大片内陆区域达13个世纪之久。《草原帝国》记述的,正是突厥、匈奴、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自身兴荣,及其对区域历史,进而对世界文明格局与秩序的影响。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