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大气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前两章节给出了大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有用的数学、物理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基础知识,随后描述了与大气过程有关的主题,包括湿空气的特性和大气稳定度等,书中还概述了有关天气预报的一些问题及其与热力学的关系。
《数值天气预报基础》讲述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值计算和大气建模基础,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全书的内容包括:大气运动方程组,数值计算方案,初、边界条件,原始方程模式,谱模式,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最后介绍了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以及雷达资料同化在一次降水事件中
本书以介绍大气探测(含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常规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卫星遥感探测、大气成分探测、数据传输与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主,重视概念及数据应用,多用图示图解、易读易懂。本书在保留一些经典的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的同时,加入了近些年我国气象业务领域新的探测手段,以及大气探测领域较新的研究成果。本书适合于大气科学
本书以提高广西水电气象水电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为目的,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西江流域气候特征、流域集雨区特点、降水预报预测技术与方法以及在业务方面的应用。全书分为9章,内容涵盖了西江流域地理、气候、水系、梯级水电站分布情况,西江流域分区及降水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暴雨天气主客观分型及概念模型,流域降水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延伸
《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从远古神话讲起,分析古人如何在对时间和物候的认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星象,逐渐将时间、物候、星象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到西汉初,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一书中成形。但其后,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指出用“平气法”确定节气日期的不足,但在推动历法改革时十分艰难。至唐代,《大衍历》推出,源于西
《西北高原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研究》以2014年、2015年青海省洪水风险图编制成果为基础,选取了西北高原地区10条重要的中小河流进行了洪水风险研究,涉及黄河上游、西北内陆和长江上游等中小河流,河流类型多样,研究成果丰富。《西北高原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研究》结合西北高原地区青海省境内洪水特点、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着重选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8》根据对2018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气候炎热,降水充沛,时常受台风影响,洪涝灾害频繁。本书选取东南亚地区六个较为典型的国家——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着重介绍当地的气候条件、河流水情、重大洪水灾害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结合编者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全面论述东南亚国家的洪涝灾害状况,为希望了解东南亚洪涝灾害及防治情
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的重点学科之一。为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支撑,政研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末即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气候变化谈判、政策研究和管理服务的技术支持队伍,这支队伍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面的核心技术支持力量。自2000年
科学是什么? 怎么学科学?怎么用科学? “科学全知道系列”用有趣的科学故事讲述科学知识,培养孩子探索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让止孩子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