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本著作选取了批判分析、辩证分析、历史分析、规律分析以及价值分析五种具体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理论、发展历程、时代价值三个维度进行了立体式、专题式和中国式的阐述,深入揭示中
本书旨在考察从进化论在中国到唯物史观初传中国的理论演进与转变。因此,本书并不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的核心观点是:(1)严复“天演”进化论的理论旨归、逻辑结构和理论基调基本上为此后中国式进化论所遵循。(2)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独具慧眼,他对唯物史观内蕴的决定论与能动论的张力持保留态度,没有
本书对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的批判奠定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调。霍克海默仔细梳理了“理性”概念及其表征内容在西方文化史中的流变。他认为理性分为两种,即“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主观理性的特征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即《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工具理性”。客观理性关注的是目的自身,类似于“至善”的概念可以发展成包容万有的体
本书的研究内容总体来说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包括九章内容。首先,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总体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旨趣等内容。其次,对马克思需要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需要与生产、分工、交换、分配、货币、资本等关系中进一步分析和厘清需要概念。再次,研究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当代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
全书聚焦用结构化汇报破解职场中汇报难题这一主题,围绕商务活动中的具体情境和案例,主要介绍结构化汇报的基本要求、特点和方法,分析如何在口头汇报工作、书面汇报工作、向客户汇报产品(方案)、求职与面试、竞聘演讲等具体汇报情境中用好结构化汇报的技巧与工具,在有限时间内精彩展现工作成果和自我能力。原理篇按照Why-What-Ho
1347年,意大利城邦锡耶纳仍以它的富庶和美景著称于世。然而,在随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人口锐减四分之三,整座城市一度尸横遍野,一副鬼城模样,政权也在不足十年后走向终结。引发这场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但战争、饥荒、社会运作方式以及当时有限的医学认知水平也在为这场死亡浩劫推波助澜。《人类死亡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意识的虚假问题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不断展开着反思和批判。期间,经历了从总体性的实践批判到分散性的文化反抗、从宏观的生产批判到微观的心理剖析、从同一性“建构”到差异性“解构”的逻辑演进和转换过程。由早先的阶级意识批判到后来的文化批判,西
《卡尔·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是一本依托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经典文本对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和研究对象,到阶级、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等具,详细梳理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初步构建了较系统的考茨基理论体系。同时,通过考察考茨基与同时代理论家的论争,全方位地呈现考
本书以人类增强的内涵为切入点,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探讨人类增强的历史形态和内在意蕴。全书共九章,采取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结构方式进行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建立概念理论与实证调研双重基础;第三、四、五、六章为第二部分,是有代表性的案例研究;第七、八、九章为第三部分,是从人类整体的高度对人类增强何以可能促
本书深入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历史、文化价值、社会转型以及学术研究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作者俞吾金,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终身教授,通过发表在《探索与争鸣》的二十篇学术论文,阐述了哲学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指导。他强调,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塑造自己的时代,哲学家应积极参与社会现实,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