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创新》紧密围绕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扎根于拉美及中拉友好交往历史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及中拉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充分运用到对中拉区域国别的研究之中并进行理论升华。以中拉研究为基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路径、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从整体
本专著是国社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项目(20VYJ012)的结项成果。突发事件以其灾难性、突发性、破坏性、异常性和影响力,牵动着社会人心。国际话语中体现的公众情绪反应形成了特有的“情感信息”和“情感话语”体系。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情感意涵、情感沟通、情感体验等情感机制,寻求与目标受众建立情感链接并使其产
本书探讨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边界形成史,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国家西班牙、美国、英国和荷兰(荷属东印度)通过双边谈判和仲裁最终以三个国际条约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来确
本书凝练了红色教育家钱亦石先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考。充分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以来的外交实况,分析了其趋势特征、成因和实际影响;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各个阶段为线索,从宏观理论和具体事例两方面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得失。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影响世界军事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各种新问题、新热点层出不穷,给国际安全环境、大国关系和地区局势增加了较多变数。本书分为三个专题。分别为第一专题:大国军事对抗更为激烈,风险进一步加剧。美俄不顾全球疫情处于爆发态势,积极谋局布势,掀起了更为激烈的军事对抗,使得双方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也对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五辑(2022年第一辑)刊载了8篇学术论文和1篇会议综述。本辑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国中亚援助、马来西亚与文莱海上争端解决、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东盟中心地位、拜登执政以来美印关系、澳日政治和外交对话机制、越南文化外交战略和缅甸的中立外交政策等。本辑作者来自中共中央党
国际安全涉及国际安全体系、安全机制、安全观、地区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等诸多研究范畴。本书以总体视角,对国际安全的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理论、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力图展现当代国际安全的整体状况。结合国际安全的当代议程,本书分析了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概括了欧洲、中东、东亚三个重点区域的地区安全特征,梳理了国际军控
宋代出使行记是宋代文坛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类文学样式。这些出使作品以朝廷官员的特定视角,集特定时空的诸多体验与感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辽金山川地理、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等的认知,也记录了他们对边界、疆域,两国关系、宋朝地位等问题的思考。作为思想文化史建构的重要资料,宋代出使行记拓展了行记展现异域景观、阐发使者情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地近巴基斯坦,扼波斯湾口霍尔木兹海峡,为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古代和西亚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阿曼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伊斯兰化以前的时期,经由阿曼的海道交通是大秦(罗马帝国)与中国亦即西亚与东亚间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即使是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