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认知符号学的隐喻理论分析地下考古和地上材料,并以星图模拟辅证,克服以往动物符号研究中“死抠字面意义”和“漫无边际联想”的两难,从天人合一中厘清史前天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机制以及两者之间逐渐拓宽的边界,前者朝向实证科学,后者朝向人文哲学。已有研究表明,约10000年前,南稻北粟开启中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以天文历法为知
《广南壮族麽经的生死叙事研究》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以广南壮族麽经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的视野从麽经的生命叙事和禳灾祈福仪式、死亡叙事和情感关怀等视角考察麽经中的生死叙事,分析麽经所建构的历史、文化的面貌和特点,剖析麽经与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本土科幻想象传统进行有趣解读的学术普及读物。以中国古代传统标志性符号龙为切入点,从龙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象出现所代表的神话学、人类学含义谈起,展示华夏神龙的面貌和社会功能。作者认为,此种神话幻想之社会功能,相当于原生态的虚拟现实,故在书中以文化基因视角,区分时段研究龙的起源,强调玉龙一体理论,即玉文化催
神话,一般理解为一种人类早期幻想的、虚构的文学故事。本书将引领读者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走出单一学科视角,走向文史哲与艺术、宗教、政治、教育不分家的文化整合观,将神话视为文化文本的原初编码,将神话观念比作某种发挥深度决定作用的文化基因。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本书从文化基因理论创建的新视角,发挥
本书以话语(discourse)为研究视角,探讨了中国神话学(1897—1937)在"近代"这一特殊转型期的历史语境和思想文化潮流中,在中—西—日复杂的文化交涉中发生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以五四运动为界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是对经学的反叛、对古史的改造和重构,为中国抵御外来侵略、
本书对西方现代神话学的几个主要学派(比较神话学、精神分析神话学、神话仪式理论、结构主义神话学、意识形态理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评述,包括各个学派的历史、理论、方法、洞见和缺陷。对每一学派,都着重介绍其中一到两个关键性人物的学说,并结合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语境,对其理论进行阐述和批评。书中结合具体的理论,对众多广为人知的西方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流传有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和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编辑出版了《神话研究集刊》(每年两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具有神话研究的传统和优势,所出集刊分为“神话研究杂谈”“外国神话研究”“古代神话研究”“跨学科神话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于1913年首次出版发行,重要性仅次于他的《梦的解析》。该书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必读书目。本书是弗洛伊德论述图膦制度与禁忌关系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图脎禁忌反映了人类对乱伦的恐惧;塔布(即禁忌)是矛盾情感的产物。在对泛灵论的施术方式(巫术与魔法)进行研究分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登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热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
本书选取联大“闻一多神话课”的讲义,选录闻一多爱徒陈梦家教授对古代信仰活动“巫”的讲解,并将吴晗教授的山海经神话系统研究作为补充,成为一部完备的神话通识读本,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以及奔放瑰奇的想象之美呈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