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需要为逻辑起点,考察影响福利态度的宏观的结构化背景与微观的初始化资源,回答“处于何种状态中的行动者的福利态度有助于福利制度合法性的生成”的核心议题,勾勒出福利中国演进的逻辑,以期为构建以需要为本、以公民身份为规范性机制、以社会团结为纽带的福利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
臧其胜,江苏盐城人,社会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级社工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关注主题包括福利治理、福利态度、社会照顾、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学研究》、《公共行政评论》、《山东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获省政府三等奖;《证据-表演-服务: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建构》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7年会征文二等奖。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