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完结篇,讲述后晋、后汉和后周历史。936年,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扶持下称帝,史称后晋。947年,契丹南下,后晋覆灭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是清代校勘学家张鉴所撰西夏史书。本书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于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记载了西夏立国前后近350年间历史。 本书主要依据宋、辽、金、元朝正史、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毕沅《续资治通鉴》等书,兼采笔记、文集,将西夏历史总结为36个主题,包括得姓始末、统万堕城、灵
系列简介: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是专为814岁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一套经典书系,本书系拥抱经典,面向未来,遴选全球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邀请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参照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将其编写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版,佐以数百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让这些启
1865年至1866年,密福特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本书即以书信体裁,记录了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从英法联军侵华到太平天国运动,在清王朝日薄西山的大背景下,他描述了皇室贵族、沙场军人、文化精英、僧侣平民等不同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是一幅19世纪60年代的社会生活图景,也是记录清朝后期社会的宝贵史料。
本书是天才的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的名作。作者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文字,概述了自上古到中古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作者渊博厚实的学养与深邃敏锐的洞见,且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天仍极有价值和启发意义。
历史学者、中国原生文明理论家孙皓晖全新文化散文集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怀古,关于秦文化的古迹;第二部分斯人,关于古今人物;第三部分年华,关于秦文化,尤其是诗、酒等。 古来酒风,浓烈莫如战国战国酒风,雄放莫如秦人秦人遗风是我们生命的基因,灵魂的根基何谓秦风?永不沉沦之顽韧精神也
敦煌日课是一套关于敦煌和敦煌艺术的通识类读物,全面介绍有关敦煌的方方面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壁画临摹,讲述了354个不可思议的敦煌艺术小故事。让读者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军事、建筑、风俗、神兽、植物、纹样、飞天、乐舞(含乐器)、壁画、颜色、日常与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第一册
本书是一部研究日本在婆罗洲施行战争暴行的著作。作者广泛搜集并梳理了散布于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相关史料,讲述了1941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对婆罗洲的侵略历史、残暴的统治政策,以及应当承担的战争罪责。全书对于日军制造的龙纳旺大屠杀、山打根死亡行军等暴行的揭露尤为深刻。同时,还讲述了婆罗洲人民为了
这本书介绍了清代诗人和文学家袁枚(1716-1797)的人生和作品。袁枚是桃花扇派的重要代表,以其诗歌、散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书中探讨了袁枚的艺术风格、思想、以及他在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作者还讨论了袁枚的个人生活和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袁枚传》这本书不仅让西方读者了解这一重要文学家的生平及作品,也为研究
杜甫诗歌整体上充满叙述性,作者精心选译其中327首,按照诗歌呈现时间、地点有序排列,串联起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仿若一部诗人自传,首开以译诗代传之先河。这种传记写作方式也称为以杜解杜。本书英文原版于1934年出版,是杜甫传记第二卷。作者按照杜甫居住地的变迁来描绘其人生轨迹,直观展现了杜甫晚年的生命历程,属于杜甫后半生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