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是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所谓出土文献,涵括了出土发现的各类有文字的文献数据,如果以载体来分,它包括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陶文、石刻文字和简帛文献等多种材料
《南开史学》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创办于1980年,在学界颇有声望
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遍历史理念进行解构,揭示其构造普遍性的方式,指出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的文明论背景。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天经地义人情的思想传统,重建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统摄西方以自由
与传统的地缘政治学仅仅强调陆海权战略不同,本书试图探究地缘战略的政治经济基础,并试图从演化的视角,给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学分析框架。本书认为,尽管地理禀赋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技术变革能够改变社会核心财富的生产方式,从而赋予地理禀赋新的含义,并导致各个阶段权力结构的地缘分布发生变化。本书史论结合,发现农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
本书稿是上海东方电视台名牌栏目《可凡倾听》2024年访谈节目精选本,共收入倪夏莲、陈芋汐、吴刚、冯远征、丁勇岱、何政军、朱亚文、倪虹洁、彭于晏、林更新、韦唯、萧敬腾、陈钢、丁绍光、严世芸、骆玉明、陈村等文化、体育界名人访谈34篇,分为春雷如鼓春山如黛春江如练春风如拂春雨如酥春色如画春潮如诗七个栏目。《可凡倾听》栏目是一
《绵绵瓜瓞:先秦东亚大陆腹地主导人群的空间渊源追索与上古中国的衍生》以相对系统的先秦东亚大陆腹地设围基址上的建筑轴线认定和圈围段落归纳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与遗址对应的人群空间渊源的确认,以丰富的论据、详尽的论证和有力的推断,勾画了上古时期东亚大陆腹地主导人群迁徙、互动的基本格局,将传统的建筑朝向设定和圈围安排规则与
AStudyofWriting一书是作者格尔伯以开创科学的文字学研究为目的和宗旨,历时20余年的学术成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1963年出版了修订版。该著作的创作汇集了20世纪前叶美国语言学三个方面的优势:雄厚的考古研究基础、印第安语言调查所积累的丰富资料,以及布龙菲尔德时代的语言学整体成
本书是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哲学家安德烈·帕利诺为国际艺术大师丁绍光所写的传记。原文是法文,已由复旦大学教授翻译成中文。版权由丁绍光于2000年购得。 作者安德烈·帕利诺在二战期间,是戴高乐将军的私人秘书,是从纳粹集中营逃亡的幸存者,他曾给艺术家达利、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著名哲学家巴什拉等名人做过传记。传主丁绍光为杰出美
本书主要研究《马关条约》后至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期间台湾人民对日本殖民统治不间断的持续反抗斗争。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是全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反帝国主义斗争、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不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反抗日本的军事占领,还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持续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的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在强敌入侵的特殊环境下,中华民族汲人之长、自我更新的产物,凝聚着全体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近代文化史六讲》重点讲述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史过程,阐述近代新文化生长和嬗变的轨迹,探求民族精神在近代的蜕变和新生,通过认识过去以把握现在、启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