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书》类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本整理、注释、今译等方法对《书》类文献篇目文本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并对作为传世本《尚书》来源的早期《书》类文献编订、结集、传播情况进行综合考察。 清华简《书》类文献主要集中在前五册,篇目包括《尹至》、《尹诰》、《程寤》等十八篇。以时代划分,《尹至》等八
《叶剑英在1976》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全景式还原了“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年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作者范硕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石,沿着叶剑英元帅的行动轨迹,生动再现了1976年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周总理与世长辞、毛主席病重垂危,“四人帮”篡权野心昭然若揭,党和国家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元帅展现出“一生唯谨慎,大事不
本书主要记述了1943年秋至1945年9月日本签字投降前后,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攻日军、连奏凯歌的宏伟史实。具体分为十一章,以“反攻”为主线,分别再现了华北八路军、华中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共中央战略指导下,从出击外线、开辟全面反攻的前进基地,到展开内线反击、猛烈扩大解放区,再到发动全面反攻、最
抗战进行到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放手南进,将主要打击目标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清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国民党顽固派则通过发动皖南事变等不断推进第二次反共高潮。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一面顽强地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对日作战,一面反投降、反分裂,不断
本书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开始,至百团大战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广大的敌后战场上全面展开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独立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形成了对日本重点占领区的反包围态势,并于1940年8月至12月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振
本书主要记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全面抗战伊始至1938年10月深入敌后的征战历程。全书共约21章,全面展现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编出征、东渡黄河、走出丛林、弯弓射日到江南的战略展开,以及首战平型关、驰援娘子关、驰骋察南冀西、南北破袭战、转战冀中冀东、挥师大江两岸等英勇奋战的战斗历程。书中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回忆录等,运用资料权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东北各地各界民众、广大爱国官兵,以及各种民间武装不甘沦为亡国奴,纷纷自发成立抗日义勇武装,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改造下,这些抗日义勇武装,最终汇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大旗下,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 本书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兴起到失败
本书从日常生活与大众信仰的视角,对宋明以来福建西北山区融入王朝体系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论证,探讨大众信仰折射出的区域社会权力结构关系和历史变迁、民众日常生活等话题。主要内容包括闽西北的风俗与“峒乱”、州县治理与礼仪教化、佛教传布与地方化、神明崇拜与地方社会转型、地方庙宇与家族及村社组织、商业市镇的信仰生活等。作者尝试将“日
本书是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的三峡库区考古发掘资料的专题考古报告之一,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巫山古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主体涵盖魏晋、宋元、明清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瓷器标本等,为研究三峡库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增添了丰富的考古资料。下编大昌蓝家寨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蓝家寨村。实际上包含蓝家寨遗址
本书是重庆市巫山县琵琶洲遗址和山包墓地1997~2006年的考古发掘报告。自1997年以来共计清理了墓葬、灰坑、沟、坑、排水管道和水池等137处遗迹。琵琶洲遗址应是一处以汉代遗存为主的遗址。由于遗址位置为历代理想的生活之所,汉代以后遗存被破坏严重。距遗址约400米的山包墓地发掘了战国至汉代墓葬81座、宋代墓葬2座、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