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坐禅时的演讲辑录,由其弟子整理成书,阐述了禅修正确的练习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理解,旨在引导读者通过禅修认识自我、体悟原初本性、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铃木俊隆从坐禅时的正确姿势、呼吸时的心念专注、打坐时的心绪波动等日常生活情境切入,延展到事物本真、存在本质、原初本性、无上禅境等的微妙感知,
本书将国内遗存的元代景教叙利亚文碑铭转写、翻译,使之成为便于学界参考使用的基本资料的结集。原于2008年由我社出版,社会反响良好,并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已出版了法文版。本次重新出版,作者又新增了增订版说明、代序、第一章附录《海外中国景教研究简述》、第六章《内蒙古发现的十字莲花铜镜图像考》、第九章《中亚七河地区的景教信
本书尝试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西教的影响力,以及在面对异文明碰撞所产生的揉合与冲突时究竟如何自处。至于书名,乃以两头蛇作为譬喻,来形容这些夹在中西两大传统之间“首鼠两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入华只是近代欧洲海权扩张中的一支插曲,故书中亦努力将触角延
纯洁派是法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中世纪异端教派,其历史在法国中世纪史中长期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
本书以葛兆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年“年度荣誉讲座”为基础,经过增补、修订而成。四讲分别聚焦中古宗教研究的历史语境,文化史的背阴面,新史料、新问题与学术“预流”,以及中国历史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若干学界前辈宗教史研究的回顾,对古代中国宗教史上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探索与提
本书将唐五代敦煌佛寺教育置于佛寺教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对敦煌史料细致的挖掘、整理和探讨,结合相关传世文献的记载,从历史背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材体系、师资状况、学生构成、社会功能、历史影响等诸多方面
为了解决现有赞德逻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本书力图探索一种能够兼顾论证模式(或逻辑形式)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路径。通过采取广义论证的理论框架,本书实施了一种基于主位视角的内部化研究。首先,通过考察赞德部落的社会与文化,本书着重解释了巫术、神谕和魔法这三种超感知信仰如何渗透于阿赞德人的归因解释、日常行为和以司法审判为代表的制
本书讨论了佛陀的(原始佛教的)、南传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的、经量部的、大乘空宗的、大乘有宗的认识发生论及其核心的认识观念。作为最重要的印度佛教宗派的认识理论,佛教认识论服务于解脱论。佛教的解脱论是要解决人生由苦向乐的实践问题,认识论则致力于揭示现实世间为什么是苦的同时也是假的。佛教的认识论与解脱论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本书以甲骨文记述的记事性内涵为依据,结合当代前沿考古发掘成果,以新方法解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包括人类起源的神话、日火崇拜神话、龙凤图腾神话、远古皇王神话等几大类神话传说。总结并提炼先秦神话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先民崇尚科学技术、富于创新、甘于奉献、勇敢顽强、勤劳谦虚等美好品德。考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先秦时期神话
中国文化离不开禅,禅离不开历代高僧标显的宗门传承,在中国历史上,高僧往往是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结点。谱主来果是近现代著名禅宗大德,以学识深湛、戒律精严、兼具事功,与虚云和尚并为宗门云梁。禅师幼年异禀,逾冠出家,参禅悟道后住持扬州高旻寺三十余载,秉持临济正宗法脉,擎祖庭、整寺院、定规约、兴禅林,果令禅风大畅江左,为时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