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维摩诘经》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南怀瑾先生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重要经典。南师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
(在2020年11月选题备案目录中)《第九届灵隐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纪念通惠赞宁法师诞辰1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在通惠赞宁法师1100周年诞辰周年学术会上,云集当代佛教界学者专家50多人,依据会议主题,进行的一场学术研讨,其成果汇集成35篇学术论文。旨在推动并促进佛教中国化内涵的深入研究;通过对赞宁大师的研究与讨论,深
本书记录了昌鉴法师1992-1994年弘法利生过程中因机说法的言语点滴,有对佛教常识的讲解,有对日常生活的解读,有对学佛弟子的开示,也有对高僧大德的介绍,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地讲经说法,对佛法初学者和佛教爱好者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本书稿为连云港市海宁禅寺方丈在弘法利生中点滴感悟的汇集。内容无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古象雄文献中的斯巴苯波文献是在佛教没有传入青藏高原之前的藏族古代文明的传承和遗存,它包括了藏族远古先民对日月星辰的认识、对吉凶祸福的预测、对生命过程的思考、对思想过程的总结。本书收集整理的象雄堪舆学文献就是斯巴苯波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藏族先民研究居住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智慧结晶。本书收
《耳传宝灯》一书主要讲述了古象雄时期的二十四位虹化大师的传记,及其他们的传承体系,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文献,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极其珍贵的资料。书中出现大量的古代藏语词汇和句法,对研究现代藏语的衍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古象雄历史文化典籍丛书》之一,书中收录了藏族古代15位著名高僧大德的传记,其中包括藏族历史上享有声誉的穆辛大师、南喀杨忠、穆嘉辛、索南洛智等。是一部研究藏传历史文化,特别是苯波历史方面的重要文献。
金伟,浙江工商大学东亚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日本古典文学。吴彦,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上古文学。本书从《今昔物语集》研究的基础问题出发,完成了多项学术突破。论证《今昔物语集》的出典文献《三宝感应要略录》是平安时代末期成立于日本的伪托经,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今昔物语集》卷八和卷十八的欠卷问题、
“中观”或“空”是大乘佛学的义理核心,把握到“中观”或“空”的精义,则对大乘佛法,则可谓思过半矣。本书共收录《中观派的空》《唯识思想的空》《中观学派的绝对观念》《否定式与中观辩证法》《中观瑜伽之历史关涉》《中观两学派的对立及其真理观》《空之哲学》等七篇有关中观学或空义的论文。其中,《中观学派的绝对观念》及《否定式与中观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省内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和部分汉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这里宗教活动场所众多,教派类型复杂,有着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本书以历史为主线,综合系统地论述藏传佛教各教派在青海的传播发展历史,并介绍有关寺院、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青海藏传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概述汉传佛教的传播概况、宗派、主要传人、寺
噶当弟子问道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