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进化,其实是一部心灵上的自我超越史。 原始人从树上走下来,为了不被洪水猛兽灭掉,开始思考如何抵抗自然力。这份思考,促使人类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结出许多灿烂的智慧果实,超越其他动物,走出一条从动物性向人性和神性的进化之路。 为理清人类心灵世界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弗雷泽历时五载,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灵魂观念及
宗教社会学(第六辑)
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局势中,文化意识和文化战略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而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中,宗教研究是其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宗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历史变迁、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外,由于背景复杂、定位困难、领域广泛以及问题敏感,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仍在形成中的学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既
青原行思是初期禅宗文化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禅宗刚兴起时经历了双重革命:其一,是六祖慧能的《金刚经》革命,发展高峰是洪州宗“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标志着佛教在组织上和制度上完成中国化。其二,是七祖行思的《易经》革命。青原禅系以《周易》为基础,试图从佛教立场消解不同宗派、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优点,建立将文化和修行融为一
宗教自诞生以来就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关联,一些宗教甚至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因此,对待宗教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感,形成我们探究宗教的文化意识,表现出评价宗教时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鉴赏。本书包括对宗教与文化的综合论述、整体思维,并深入探究宗教与文化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对话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等
佛教官寺,即唐代通过皇帝诏敕在全国诸州统一设立、制度整齐划一、承担若干特殊功能的官立佛教寺院。佛教官寺既是唐代国家宗教政策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全国佛教寺院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在系统梳理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既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辨析了关于唐代佛教官寺制度渊源的三种主要观点;研究了
宗教思想历史悠久,涉及我们理解宗教所必需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价值、宗教思想精神及其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反映、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对宗教自身核心理论探究所必须触及的宗教神学等方面。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为“宗教与思想、精神”,二为“宗教与哲学、神学”,三为“宗教与伦理、科学”,从宗教思想与现实
宗教与社会的关联,是人们关注宗教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宗教学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宗教社会问题、形成宗教社会理论,其热点和焦点就是厘清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宗教在具体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受其社会的决定和制约以及对其社会的影响和反作用。本书集中探讨中国社会的宗教问题,包括宗教的社会理解、宗教与社会互动及和谐关系、宗教与社
萨班·贡嘎坚赞所著的《萨班贡嘎坚赞全集》(1-3册)主要包含萨班·贡嘎坚赞所著的《用世间善法之方弘扬正法之道》《正理论藏》《教派智慧》《三律仪品》《贤者必要入门》《入声沦》《韵律之花束》《词汇之宝藏》《乐器论》(又名《音乐论》等著作,内容涉及宗教、逻辑、语言、医学、天文、历算、修辞、格言、宗印、艺术方面。特别是《萨迦格
央金珠白多吉所著的这本书主要涉及许多佛教著作。此外还著有文学、语言、历算、天文、造像、造塔等方面的著作。他还著有介绍汉区情况的《汉地春牛嘉言全聚菩提树》。他的《贤哲密意庄严》是有关隐语修饰、例释的专著,对16种隐语修饰进行解释。他在文学方面著有《比丘洛桑群培短歌集》、《洛桑群培传》等,在天文历算方面著有《历算、周期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