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藏传佛教史》根据王辅仁先生的授课讲稿整理而成,先生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勾勒了藏传佛教历史发展的清晰轮廓,并对藏传佛教的教理、教义、师承源流以及学程、仪轨等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是读者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一把入门钥匙。
本书内容丰富、横跨不同学科,与一般谈论信仰的著作不同,它探讨的是理性在宗教中的位置,介绍的是如何判别宗教信条是否理性的方法论。本书曾在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作者斯温伯恩“一炮而红”,由此激发了宗教哲学不少新的研究路向。斯温伯恩力图证明用理性研究宗教信仰的做法是可取和可行的。在他看来,重要的是调查不同的宗教提供的目标是什么
本书将尊重道学传统与严谨学术研究相结合,以中国道学之历史发展为研究和阐述的核心。本书主要阐述中国道学发展演变之历史过程,概括中国道学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探究背后的内在规律,彰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并在民生日用、修身养性、人格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智
《新唯识论》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作者继承并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
《汉化佛教与佛寺》可谓当代文史专家白化文描绘的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寺庙导游图”。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本书着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汉化,是一册有关佛教和寺庙的入门读物。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信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宗教心理学》关注宗教心理学经典名家思想,重视核心概念和理论探究,聚焦不同宗教和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注重研究方法多样整合,论及中国宗教和社会心理关切,为建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体系而努力。本书是第五辑,内容涵盖弗洛伊德、弗洛姆等传统名家的宗教心理学思想,儒家、佛教、道教、基督教、民间信仰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宗教与历史(第十二辑)》由著名佛教学者程恭让教授策划,集中于佛教历史文化研究,包括佛教中国化研究、佛教历史与文化研究、书评三个栏目。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丰富和拓展了佛教中国化这一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古老问题,并对佛教文献经典、佛教思想义理、佛教宗派发展等领域的学术深度进行了深入挖掘,聚焦当前学术前沿问题与方法,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关于神和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希腊人以想象中的奥林匹斯山(在北希腊)上的宙斯大神及其周围的男女诸神为主要系谱,并认为诸神具有人的形体和人的性格(所谓神人同形同性观),从而编制了错综虚幻、丰富多彩的神话,反映了他们对森罗万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朦胧的认识。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戏剧和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罗马共和国末
《硕揆禅师语录》由光泉法师主编,存德校辑整理。以《嘉兴藏》本为底本,在内容上将杨拥建和钱陆灿为《硕揆禅师语录》所撰的“序文”二篇置于首,从其他各种清代及民国文献中辑出“法语”“书札”“借巢诗”,另有“史传”“书札”“杂录”等,书后并附〈硕揆禅师年谱简要〉,明晰生平事略,以方便学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