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刊》为集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本期主要为首届关公文化国际前沿论坛论文选刊,包括《<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文献二则》《中国社会中的关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关羽
陈抟(871~989),在《宋史》里有传,字图南,号扶摇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著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是道家著名学者、养生家。其修炼思想对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易学思想对儒家学派的邵雍、周敦颐、朱熹等人产生
本书是基于清代太白山民间信仰(雨神、山神)及其衍生品景观发展历程的解析为基础,力图从中找出清代民间信仰、景观发展与区域社会之间或隐或现的关系。清代陕西众多的雨神中,太白山神成为最具影响者。清以前太白山神的发展状况,是其在清代发展的基础。太白山神产生于汉魏之际,其产生与道教关系密切,但为民众所接受,则是因其与求雨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基督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
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全三册)
本书以影印出版形式,再现民国时期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以供广大读者详细了解五当召深厚文化底蕴。该档案,主要有民国政府与五当召寺庙之间的往来文书,共计1000余件,内容涉及包括五当召在内的包头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等各个领域。包括:民国时期在五当召膳召地内开垦、开矿、置办产业及由此引发的纠纷等文件;五
《苯教远古历史源流:藏文》由琼布·洛追坚赞著
以中国通史、西藏地方史为大背景,对佛教在西藏流传的进程作了理性的总结,论述了各教派的教义教制,揭示了佛教与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密切关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集中探讨中古时社邑与佛教的关系。下篇主要是研究敦煌写本社邑文书的相关成果,涉及敦煌写本社邑文书的内容和价值,敦煌社邑的教育与教化功能,敦煌私社的义聚及春秋坐局席、丧葬互助等活动,敦煌的渠人与渠社与女人结社等问题。
《中国佛教史》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一本从目录学角度探究佛教流变的优秀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堪称经典。特点为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雅风趣;资料丰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