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在》一书,是四川中江白塔寺方丈方圆正行(释海空)长老,根据部分修行人的思想、德行、行持方法及作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应用当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以“博坛”为道场,用文字为交流的载体,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思想讨论、交流与传递,从而提高对教理、教义、教规及传统文化在学修方法上的认识。《放下自在》共收录博文三百余篇
弘一法师为了教谕世人,曾经根据古籍编写了《格言别录》、《晚晴集》等书,以此劝解世人,这些书集中了弘一法师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本书选取了其中的菁华部分,并进行深度的解读,希望能够有益于世人。
本书介绍了雄王的相关知识,并探讨了雄王传说从民间走进国家的历史叙事,以及雄王信仰和雄庙祭祀雄王的产生、发展;雄王信仰与地方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实关系。
自从1991年在美国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首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
本书主要介绍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生平和著作,总结了他的分析心理学体系和宗教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上帝的形象和对三位一体教义的心理分析两个方面集中探讨了他的基督教心理观及其内涵,同时也评价了他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最后本书论述了荣格的信仰进路对“精神性”概念的阐释,荣格的“精神性”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概括了荣格在宗教心理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历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南京东南大学校长、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及中文系主任、教务长等职。自1917年起潜心学佛,著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学纲要》等。
这些基督教的审思是在许多审思之后所得的果实,它们按理是将会缓慢但却又轻易让人领会的,而如果有人通过匆忙草率而寻求新奇的阅读方式来使得它们成为对他自己来说是很难懂的东西,那么,它们无疑也可以变得非常艰难。“那个单个的人”,他首先自己审思他自己是想要阅读还是不想要阅读;如果他选择了阅读,那么他就充满深情地审思,在“艰
近年来,有关情商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情商即是情绪智力商数,是个体在情绪智力测验上的得分。情商的高低体现着个体的社会能力的高低。本研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构了情绪智力的五因子模型,包括情绪觉知、情绪评价、情绪适应、情绪调控和情绪表现五个因子。编制了基于五因子模型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和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判断测验。研究
《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
“《静思语》包含人性之间的大爱和大美。” “一百人读到一百句静思语,被十句打动,然后十个人会把它转化为行动,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这个社会一定要找到信仰,信仰不一定仅仅用宗教去表现,但是各种宗教所蕴藏的一些东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撑,所以我希望这本书有更多人应该读到它。”